媒体国戏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解读 《中国文化报》2017-06-01)

地方戏人才培养迎来春天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研究员 张 刚

 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日前,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认为应该把这3个文件放在一起看,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有戏曲传承发展的具体政策,再加上这个戏曲教育领域的实施意见,对于戏曲教育工作者来说,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意见》中有关地方戏的若干段落,值得我们充分研究解读。

一、对地方戏人才培养的空前重视。《意见》在“总体要求”中特别提出:“着力支持基层戏曲院团发展,加强地方戏人才培养。”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导向,是针对戏曲教育分类布局的总体把握和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发力点而提出的。就是说,戏曲教育不仅要继续面向像京剧、昆曲一类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大剧种,还要特别面向基层、面向地方戏。而我们以往的戏曲教育分类布局中,确实在地方戏这一块有忽视、有缺失,投入普遍较小,人才断档严重。人才兴则剧种兴。只有不断培养出地方戏的高质量后备人才,才能保证地方戏的繁荣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欣赏需求。

其实,在“保障措施”第一条的“推动戏曲院团与艺术院校,特别是基层戏曲院团与地方戏人才培养对接”一句话,对“着力支持基层戏曲院团发展,加强地方戏人才培养”这一导向做了很明确的注解。同时我们注意到,这一导向是贯穿在整个《意见》中的,在不同的段落中多次出现。

二、对戏曲剧种的广泛覆盖。《意见》中“主要任务”第一条就是“优化戏曲专业结构布局”,要求“各级文化、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数据为基础,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戏曲项目为重点,结合本地区戏曲艺术传承发展规划,指导艺术院校,特别是中等艺术职业学校结合自身优势与基层戏曲院团需求设置戏曲专业”。“以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数据为基础,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戏曲项目为重点”,为今后的戏曲专业结构布局调整指出了方向,即人才培养要实现戏曲剧种的广泛覆盖。近年来,国家扶持戏曲的政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产生了效果。但其传承发展仍不容乐观,从调查情况看,后继乏人对于一些剧种来说,仍然是根本问题所在。

据不完全统计,以往累计进入现代戏曲职业教育(不包含以团带班)的剧种不超过100种,能列入常年招生计划的不过30种左右,可以说,此前有2/3的地方戏剧种(如很多秧歌戏、道情戏、目连戏、傩戏品种)从来没有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机会。当现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戏曲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时,这些地方剧种处于被现代职业教育所遗忘的角落。《意见》提出的“以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数据为基础,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戏曲项目为重点”,为这些地方戏剧种的现代职业教育开启起了大门。当然,大门打开了,也不能一哄而进。哪些剧种更适合现代职业教育传承,哪些剧种还需保留民间传承形态,需要在落实《意见》的过程中仔细论证研究,审慎而为。

三、迎接动态调整机制的“新常态”。对于大多数地方戏剧种,由于流传范围窄,演出团体少,人才需求量也相应较小,所以很难列入常年培养计划,因此,《意见》特别提出要“建立健全以戏曲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地方戏人才培养”。地方戏人才培养不能照搬、套用常年招生的剧种所建立的培养模式和教材教法,要根据不同剧种、院团的不同需求创新教材教法,配备合适的师资,以适应地方戏的不同人才需求。同时,要时时跟踪地方戏发展态势,适时动态调整计划。

四、对地方戏人才培养的有利政策。《意见》中还有一些有利于地方戏人才培养的特殊政策,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深入发掘。如针对地方戏人才培养的目的性,提出要“以需定产”,要“研究制定促进艺术院校与戏曲院团,特别是与基层戏曲院团合作办学有关制度和激励政策”;针对戏曲院校无法常态配备各类地方戏师资,为避免教育同质化,提出了“鼓励戏曲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戏曲表演类民间艺人在有条件的艺术院校成立大师工作室”;针对濒危地方剧种,提出要“支持艺术院校与戏曲院团联合培养濒危剧种人才”;针对地方戏招生渠道不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艺术院校招收普通中小学生入学,特别是地方戏考生提供便利”。这些有利政策对于地方戏的人才培养和繁荣发展都是根本性的,不可或缺的。

《意见》中面向地方戏和基层院团这一重要导向及各项具体措施,将为戏曲的传承发展提供动力。随着《意见》的逐步落实,我们将迎来地方戏传承发展的春天。这绝不仅是良好的愿望,一定会结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戏曲人才培养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 刘 侗

 从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到当下中宣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脉相承,是对中共中央十八大以来的路线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坚定贯彻落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戏曲艺术在新时期传承、发展的重要指南。

《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培养德艺双馨的戏曲专业人才为目标,注重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培育”,要求戏曲艺术的人才培养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那些具备了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艺术技能、高贵的牺牲精神的人才,才能够将戏曲艺术作为毕生的追求与事业坚持坚守并发扬下去。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人才,是戏曲艺术永远的追求,是我们永远的培养要务。

戏曲作为一门复杂纷繁的艺术形式,需要的人才类型与层次多种多样,建立科学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意义重大。《意见》在“任务”中指出,要“完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巩固提高戏曲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地位,尊重戏曲早期专业型教育独特规律,以培养戏曲表演人才为重点,加大生源保障力度”。特别强调,“创新发展戏曲高等职业教育,以提高戏曲人才的艺术和技能水准为重点,强化戏曲教育的职业优势”。戏曲人才的培养有其独特的规律,是一个漫长、由浅到深、由基础到提高的过程。如果说中等职业教育重在打基础,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则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水平与技能技巧的高度和精度。

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做到戏曲人才培养的“高”与“精”呢?首先,要做好教育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科学精准到位,从课程设置、教学标准,到实施手段,都必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其次,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戏曲教师队伍。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既有戏曲艺术的舞台实践经验积累,又有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水平。将更多的、有丰富舞台实践经验的优秀演员、演奏人员及其他戏曲工作者吸引到院校,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在建设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也注重建设一批职业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丰富和壮大教学实力。第三,打开大门办学,让学生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学生走出去,走进剧院团实训岗位、社区演出场所、剧场实践平台,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在课堂上感受理论与知识,在实践中提高技艺技能。把专家请进来,让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参与教学、指导教学、督导教学,最终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校培养能力,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为艺术大师成立“大师工作室”,带动教育教学。第四,学校与戏曲剧院团要深度融合,联合办学、联合招生、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规划、联合设置专业教学课程、联合培养、联合安排学生的演出实践与剧目创作创新,实现专业教学与剧院团职业岗位的精准对接,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人尽其才,才有所用。第五,创新编写实用性高等戏曲职业教育教材。戏曲教材的编写要按照戏曲人才成长的规律和教育规律,由戏曲艺术行业的专家、艺术家联合编写,务必做到科学实用,对学生成长与艺术继承具有双重意义和作用。第六,各地高等职业院校要广泛交流,切磋研讨,携手共进。各地区、各院校、各剧种的戏曲教育的历史不同、能力不同、经验不同、深度不同,戏曲种类的发展水平也不同,造成了教育教学程度与效果有很大差别,需要政府、行业、社会与院校统一思想,加强利用学生艺术职业技能大赛、教师培训等平台加强交流学习;利用教学研讨、教材编写等项目活动,加强互动,取长补短,促进教学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七,确定标准,树立榜样,引领示范。戏曲专业的教学、教师任职资格、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成果的验收与毕业生的质量检验,都亟待建立标准,以对戏曲专业办学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督促。《意见》指出,“择优推出30个戏曲专业人才优质培养单位,遴选一批戏曲人才培养基地和示范专业点,通报表扬100名优秀戏曲专业专兼职教师,全面提升各地戏曲教育教学质量”,举措有力,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形成戏曲教育的良好局面。这样的局面指日可待。

按照《意见》的总体要求,全国艺术高等职业学院要认清形势、加强协作、创新开展、积极推进,努力完成戏曲人才全面培养的伟大任务,助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伟大复兴。

 

因应时代发展的戏曲教育政策指南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巴 图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发文,专门就全国戏曲人才培养做出的国家层面的战略安排,这在新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意见》是全国戏曲教育在新形势下实现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政策遵循,是戏曲院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政策指南。

《意见》提出优化戏曲专业结构布局和完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思路。我国现有约300个剧种,如果都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并不现实,需要相关部门统筹规划。戏曲院校应结合基层戏曲院团的需求,以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数据为基础,以世界级、国家级非遗剧种为重点,坚持抢救和发展“两条腿”走路:一要提高地方戏进入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数量,二要重点保证主要戏曲剧种与院校戏曲专业相对应,以优化全国戏曲专业结构布局。良好的戏曲教育生态来自于完善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戏曲启蒙教育重在兴趣培养,中专教育重在规范与“刻模子”,大专和高职教育重在职业适用,本科教育在于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在于实践创新和深层次的理论探求。按照《意见》要求,做精戏曲本科、研究生教育,就是要重视表演人才特别是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要改革现有的教学体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避免千人一面。戏曲编剧、导演、作曲、舞台设计及各类戏曲管理人才的培养,要结合舞台需求,探索戏曲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以此有效提升院校戏曲研究和创新能力。

《意见》提出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的确,传统戏曲教育的成功经验在于重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利用口传心授式的经验体悟传导,在剧目学习中实现戏曲艺术的传承,在舞台演出中检验教学成果,积累经验,“天天听锣鼓,周周见舞台”应当是戏曲教育的常态。《意见》据此提出,可在政府的支持下,发挥戏曲院团育人的重要主体作用,校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剧团的彩排、演出,推广“剧目驱动教学”“演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按照强化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思路,戏曲院校应加强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积极探索,包括培养方案、培养过程、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管理方法等,设立戏曲名家或者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把名家传戏活动与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青年教师拜名家为师,归流归派,为新流派的创建打好基础。

《意见》提出戏曲教育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建设思路,强调要完善戏曲专业和课程质量标准,健全戏曲教育评估体系。戏曲院校的质量标准建设工作要从核心专业和核心课程入手,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课程特别是剧目课和实践课程的安排、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场所保障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关键要素。各院校可以在借鉴现有戏曲院校本科专业和核心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剧种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制定个性化的质量标准,补齐短板,强化特色。全国戏曲院校不能简单照搬普通院校的建设标准,如现有戏曲表演的实践场所和实训基地对于空间、教学设备、基础设施都有专业要求,应该按照《意见》要求,结合戏曲教育的特殊规律和特点,制定适应戏曲发展、有利于拔尖人才涌现的评估指标体系。《意见》决定遴选表扬一批戏曲人才培养基地、示范专业点和优秀教师,对于规范戏曲院校办学、鼓舞戏曲从业人员的士气、提升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戏曲生态环境,必将起到典型示范和价值引领作用,应引起全国戏曲教育同行的高度重视。

《意见》提出统筹解决戏曲院校招生、就业两头难的瓶颈性问题。戏曲选才长期存在空间狭小、生源数量不足的问题,虽然这一情况正得到有效缓解,但根本改善非一日之功。在生源状况无法立即改变的情况下,《意见》提出的文化、教育行政等部门协同,院校与院团协同,编制戏曲人才需求报告,制定戏曲人才培养规划和年度计划,院校在院团建立生源基地,完善优秀生源选拔机制,校团联合培养濒危剧种人才,推进招生考试改革等措施都可以有效缓解招生难题。《意见》要求各院校在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大力推进戏曲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涵养戏曲生态环境,培育戏曲观众,为根本上改善戏曲发展环境创造条件。其实,基层院团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在供需双方联合培养、订单培养的同时,戏曲院校还应该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院团和戏曲事业迫切需要的地方去。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应当成为戏曲院校德艺双馨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戏曲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关键在于戏曲教育和人才培养,我们坚信随着《意见》的全面落实,戏曲教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巩固提高发展戏曲中职教育

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何华平

 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作为配套文件,近日,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和财政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专门为戏曲教育工作颁发的第一个文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对我国戏曲发展和戏曲教育工作,特别是戏曲中职教育工作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深入贯彻中央精神,联系实际紧接地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包括戏曲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近年来,文化部多次召开基层戏曲院团、戏曲(艺术)院校代表座谈会,相关领导和大家一起研讨,倾听基层呼声,咨询专家意见,并面向全国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考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同中宣部、教育部和财政部,起草制定《意见》,经过十几次反复修改后才定稿印发。我有幸参加了《意见》的起草和修改。应该说,《意见》凝聚了各个方面的智慧和心血,其中许多内容既是贯彻中央精神,也是反映基层心声,紧密联系实际,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指导性很强,十分接地气。例如,针对戏曲人才培养出现供需脱节的问题,在《意见》“总体要求”中即提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建立主要剧种与院校戏曲专业相对应、戏曲人才需求和戏曲教育培养相平衡、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衔接、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意见》中的7项主要任务和3项保障措施,也都是围绕戏曲教育工作中招生、教学、就业、办学经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的对应措施和相应政策,具体而具有可操作性。

二、引领戏曲中职教育,理念先进、措施切实。新中国的戏曲专业教育是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起来的。近70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作为培养戏曲专业人才的主阵地,中等戏曲学校为我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全国各地戏曲院团的许多骨干乃至著名戏曲艺术家出自中等戏曲学校。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戏曲中职教育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出现了不少新问题,目前处于弱势位置。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发展戏曲中职教育?《意见》给出了明确答案,强调要“巩固提高戏曲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地位”,并且开出了一系列巩固提高发展戏曲中职教育的良方,既继承戏曲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吸收现代职教的先进理念,既从实际出发又具有改革创新意义,并融入我国文化建设和教育改革大局。在“总体要求”中,提出要“推动形成符合戏曲艺术人才培育规律、适应戏曲行业发展需要的戏曲教育新模式”;在“主要任务”中,强调要“充分发挥戏曲院团育人的重要主体作用,鼓励校团共建实训基地”“研究制定促进艺术院校与戏曲院团,特别是与基层戏曲院团合作办学有关制度和激励政策”“推行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职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戏曲创作表演过程对接”“推广‘剧目驱动教学’‘演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等。《意见》提出的“建立健全以戏曲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将传统的口传心授和现代戏曲教育相结合,完善戏曲表演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写并推广使用优秀戏曲教材”“积极推进招生与用人一体化”,艺术院校“与合作戏曲院团共同研制招生与用人方案”“建立健全戏曲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戏曲专业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标准”“鼓励相关院校聘用(聘任)戏曲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优秀演员担任兼职教师”“构建戏曲专业人才终身学习机制,提高戏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等政策措施,不仅充分体现现代戏曲职教理念,而且紧扣当下戏曲教育存在问题,准确把脉,对症下药。可以预见,当这些政策措施都一一落实到位时,我国的戏曲中职教育必将跨上新台阶。

三、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社会参与抓好落实。振兴戏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同样,发展戏曲中职教育,也需要政府、行业、戏曲院团、戏曲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在《意见》的“保障措施”中,首先明确“各级宣传部门及文化、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发展戏曲教育的主要责任,将戏曲教育纳入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戏曲教育工作的新认识、新要求和自觉担当。这将使发展戏曲教育特别是戏曲中职教育有了强有力的保障。《意见》还特别提到要积极发挥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这个行业专家组织的指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戏曲教育的投入和捐赠。政府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对戏曲教育的扶持,落实中职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确保职业院校戏曲专业生均拨款标准科学合理。这样一些政策,对于戏曲中职教育的发展,尤其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戏曲(艺术)中职学校,显得尤为重要,好似春风拂面,送来及时雨。

抓好落实,是今后的重要工作。《意见》的全部意义在于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戏曲教育行业,戏曲院团,戏曲(艺术)院校和社会各方面都要担负起各自责任,认真贯彻执行《意见》精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作为戏曲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各地戏曲(艺术)中职学校更要按照《意见》有关要求,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乘势而上,以培养德艺双馨的戏曲专业人才为目标,努力开创戏曲中职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