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丁晓君:吃百种饭 唱大小戏

对京剧我是外行,在朋友点拨下,才能勉强分出台上的生旦净末丑。朋友推荐采访著名艺术家杜近芳的入室弟子、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京剧演员丁晓君,说她工青衣,扮相秀美,演唱动听,多次在全军、全国艺术大奖赛中摘金夺银,是当今京剧舞台上的一颗新星。我补课、查资料,才知道“青衣”因所扮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且以唱功为主,在旦行里占着最主要的位置。

见到着绿色军装的丁晓君,既有女兵的飒爽,又有青衣之风范。她刚任战友文工团京剧团团长两个多月的时间。

怀念 “兵”味饭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艰辛付出的结果。丁晓君1998年进的团,这是全军唯一的一个京剧团。刚进团那会儿,她每天早晨5点起床练功,无一日懈怠。她说:“我很爱军营,下部队演出,我的歌声回荡在军营。我看到我们的战士淳朴至极。记得一次去军营,有个战士负责做饭烧煤,两只手黑黑的,指甲里面也是煤屑,我们和他握手,他怕把我们的手弄脏了,竟紧紧地攥着拳头不放开。这就是我们的战士,真让我们感动!”

丁晓君她们每次下部队演出,炊事班的战士都在后边做饭。为了让这些可爱的战士也能看上演出,她们就在吃饭的时候边吃边给炊事班的战士表演。经常是饭菜刚端上桌,演出就又开始了。丁晓君说:“我们吃的军营饭都是家常饭,但战士们都是用心做的,特别有‘兵’味。那‘兵’味,就是保家卫国的意志、兄弟姐妹般的友情、艰苦环境中的信念、当代军人的气质……我们边吃边演,每当我们的歌声响起,激动的战士就开始鼓掌,歌声什么时候结束,掌声就什么时候停止,经常是战士们的掌声压过了我们的歌声。”

“杜记抻面”堪称艺术品

2006年,丁晓君正式拜杜近芳为师。“记得我拜师那天是6月18日,京剧界的诸多前辈都光临了仪式。撒贝宁和余声主持。当时撒贝宁三次问杜先生对我有什么希望,杜先生每次回答都一样——‘我希望她超过我’。”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丁晓君很激动。“杜先生能收我为徒,我是三生有幸。当我听到杜先生说希望我超过他老人家的时候,我眼含热泪,简直无地自容……”丁晓君明白,这是她老人家对年轻一代的期盼,要一代更比一代强,京剧国粹艺术,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走下坡路,一定要把它发扬光大。

丁晓君说:“我在杜先生身上学到的东西太多了。每次去杜先生家学艺,一般都是从下午3点到晚上12点。记得一次到晚上9点了,杜先生听我肚子咕咕叫,才意识到该吃饭了。”

杜先生还有拿手绝活儿——“杜记抻面”。她自己和面,竟能一根一根地抻,粗细基本一致,柔韧有劲,堪称艺术品。她说:“杜先生抻的面条、揪的面片,面味浓浓的,再浇上‘三合油’(酱油、花椒油、香油),味道好极了。”杜先生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和丁晓君边吃边聊。记得杜先生曾经和她说:“我当年如果学唱梅兰芳,就没有我今天的杜近芳;梅兰芳如果当年学唱王瑶卿,就没有后来的梅兰芳。”杜先生还告诉丁晓君:“王瑶卿曾说过‘戏不跟着时代走,就要活不久’。”

 “我想管理好明天”

丁晓君认真做人,踏实做事。在她们团的会议室里,墙上是“战友”的奠基人叶少兰、辛宝达、李长春等人饰演《群英会》、《逍遥津》等剧的剧照。听说,这些都是这个新上任的丁团长和大家精心布置的。丁晓君说:“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和我谈了多次,希望我调过去。我真舍不得有45年战斗历史的‘战友团’。当时领导征求我的意见。我考虑,最后就像穆桂英唱的那样‘我不领兵谁领兵’!部队培养了我多年,这是这身军装赋予我的责任和使命!我不知道‘战友’未来能走多远,我也决定不了昨天,但我想管理好明天。”

丁晓君深知京剧的现状,正在抓紧做着几件事。为今年6月底的全军会演组织人马创作排练大戏小戏的剧本、为今年10月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演出排练今年他们团里最大最全的一本《白蛇传》大戏、四处争取演出机会……吕隽  

人物档案

丁晓君,辽宁人,1981年出生。第六届CCTV全国青京赛青衣组榜首(第一名)、金奖得主。第五届中国京剧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员。2003年全军小品大赛在京剧《抢水》中饰王娜娜,荣获个人表演一等奖。2004年全国第二届戏曲红梅大赛在《天女散花》中饰天女,荣获金奖,并获得“红梅之星”称号。2005年参加第五届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在《天女散花》中饰天女,荣获银奖,并获得“最受观众喜爱演员”称号。2008年参加第六届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在《谢瑶环》中饰谢瑶环,荣获金奖。 2011年参加全国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凭《谢瑶环》获得擂主。

备份

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是由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在去年8月改编演出的一台大戏。在戏里,丁晓君饰演主角吴清华,里面凝聚着全团的心血。团长刘斌说:“这或许不是一台最优秀的艺术展现,但却是当今京剧舞台上的一次空前盛宴……”据了解,这些年,“战友”京剧大戏小戏一起唱,本着以反映部队生活的题材为原则,为军营和战士服务,将战士们喜闻乐见的人和事编成京剧的大戏小戏,大戏《八一风暴》、《刘胡兰》等二十部;小戏《抢水》等几十部,很受军内外好评。

【来源:2014年4月24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