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崔远昕:成功立足后再追导演梦

本报记者 诸葛亚寒 实习生 郑文韬

长发过肩、扎成小辫,半年前外表像极了“艺术家”的崔远昕,每每面对身家过亿的投资方时,往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而现在,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他不仅“敢”说话而且“会”说话,态度谦虚但绝不会降低姿态。

和所有导演系学生一样,今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影视导演专业的崔远昕也做着当电影导演的艺术梦。不同的是,崔远昕选择了以另一种身份入行——注册公司自主创业,当起了影视文化公司的“老板”。

比大多数创业者都幸运的是,公司运营一个月便接到了第一笔单子。短短半年,崔远昕的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戏曲学院学生创业孵化园内注册资金最大、营业项目最多的公司之一。从“最穷时银行卡里只剩两块钱”到现在已有10人的公司平均每人月收入过万,崔远昕和他的伙伴们实现了最低目标:活下来。

从校园走向社会,从创业起步到基本立足,崔远昕把功夫做在了前头。

大学期间,崔远昕几乎尝试过了一个剧组里的所有工种。不仅自编自导了3部作品,还帮助师哥师姐和同学拍摄近20部短片,主演多部作品,摄影、剪辑、后期样样不落,还在化妆师有事缺席时现学现卖临危受命,“实现了干遍剧组所有职务的梦想”。

参与过数部电视剧的拍摄、在2012年受邀参加FIRST青年电影展,以高票当选大学生评委……在这些经历中,每做一个项目,崔远昕都能认识不同的人,而通过这个项目认识的人推荐,又能参与其他项目并认识更多的人。通过这样“滚雪球”的方式,他积累了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丰富的人脉关系网。

在校内校外接活儿,崔远昕几近疯狂,甚至考研前一夜还在剧组熬了个通宵,将考试“睡”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家公司看中了崔远昕,愿意出资请他拍摄宣传片。投资方提出的10万元惊呆了还是学生的崔远昕,于是,他开始没日没夜地旷课创作剧本,就连同学聚会也不参加。

可突然有一天,他开始质疑自己:“这是图什么呢?为这10万块钱值得吗?为什么要用这辈子仅有的大学4年青春去做以后一辈子都可以做的事情?”想明白后,他决定放弃,用写出的剧本作为对方的补偿,回到学校“天天跟同学一起玩儿,做所有学生该做的事情”。

临近毕业,崔远昕意识到该是“从学生转变成社会人”的时候了。于是,当看到学校张贴出的创业孵化园海报时,崔远昕开始思考自己毕业后的选择。在罗列和分析了自己的人脉关系之后,他决定选择创业。

由于学校创业孵化园提供了较多支持,减少了许多公司运营成本,创业初期的市场竞争中,崔远昕公司的报价往往低于其他公司。而年轻团队能吃苦的闯劲也是一步步顺利走来的“撒手锏”,“别人完不成的东西我们敢去尝试,别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我们可以更长。”

不过,崔远昕和小伙伴的闯劲儿是有尺度的,甚至会放弃许多在创业阶段看起来诱惑巨大的“香饽饽”。

和大多数创业新人一样,每当听到大项目,崔远昕也会兴奋不已,但“5分钟”便会冷静下来在心里盘算,“哪些环节能做到,哪些比较困难,我们能不能掌控,能不能拼下来。”

在公司墙上的一块白板上,每接一个项目、每做一个重要的决定时,团队成员都会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风险评估,将每一个决定背后的优势、劣势罗列出来仔细分析。在崔远昕眼里,想要走稳就需要有勇气放弃,“有的项目可能会做砸,把我们压趴几年都缓不过来,我们会坚决放弃。”

现在的崔远昕已经从起步阶段稚嫩的大学生慢慢转变成为一个稳重的社会人。他会坚定地放弃诱惑,为了更踏实地获得成长;他也会适当地妥协,为了能有立足行业后更多的话语权;而每当和投资方对坐洽谈,明知有谈崩的可能,他也会坚持原则,但结果往往能赢得对方的“欣赏”。

相比长远打算,他更在乎眼下,“先要想好怎么走好这一步,再向着最终目标靠拢。”在他看来,不顾一切追求梦想固然可贵,但更现实的考虑是,作为一个北漂,首先得“租得起房子吃得起饭”,成功立足后再去追求梦想。

【来源:2014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