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理论体系建构-第四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5月20日在京开幕,在隆重的开幕式后,首先开始了第一轮的学术交流发言。王蒙、魏丽莎、赵景勃、王安奎、周龙、汪人元、孙毓敏、田志平、陈世雄、费玉平、翁思再、邹元江、吕锁森、黄海澄、刘连群、施旭升等专家学者先后作了大会主题发言。大家就京剧表演理论体系建构相关主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问题,引发了与会专家的思考和讨论。
5月21日研讨会进入分主题讨论阶段。讨论会分为三个会场,专家们根据各自提交的论文和感兴趣的话题分组参与发言,发言积极、讨论热烈,在众多与京剧表演理论体系相关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第一会场上午“京剧表演理论体系建构”的讨论主题,由华东师范大学赵山林教授和我院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王绍军教授共同主持。朱恒夫、刘作玉、翁思再、李和平、刘思远、秦华生、王馗、刘小梅、赵群、来自美国的魏丽莎、来自丹麦的Janne Risum、来自法国的马爱莲等各位专家学者分别发言。与会者就如何构建京剧表演理论体系及这一课题的研究价值、京剧表演理论、京剧“人情戏”的表演方法初探、梅兰芳1935年访苏历史、京剧语言表演体系的三重特征以及演员对于京剧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京剧表演理论体系的建构历史由来已久并且成果丰富,对其进行总结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构建过程中,要科学把握和论证理论体系建构的结构、构架;合理地继承和发展前辈总结的探索与理论成果;并且将京剧表演体系放在整个戏曲表演体系里,结合时代特征进行考察。下午的讨论由我院表演系主任刘小军教授主持,张育华、穆凡中、王灵均、王萍、王绍军、田志平、吕锁森、谭静波、黄海澄、邹元江、翁思再、王安奎、叶坦、张伟品、汪人元等专家先后发言,大家就如何建构京剧表演理论体系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会议在如何处理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的关系、建立京剧表演理论体系的话语体系、重视演员的表演经验、建立京剧行当的美学理论体系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一些有分歧的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辩,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思想的火花得到了交流碰撞。
第二会场上午主题为“京剧的传承与发展”的分组会议由曹树钧教授与张关正教授主持,刘福民、张伯昭、陆翱、陈国卿、李佩伦、邱国明、王振麟、翁思再、田志平、叶坦、穆凡中、李和平等专家先后发言,与会专家就京剧应该如何传承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其中既有对京剧传承现状的忧虑,也有对京剧传承方法的献策,并在相关方面达成了共识,大家普遍认为京剧传承首先要培养演员对京剧的敬畏之心,要传承先辈们的艺术精神,要强调“唱念做打”四功的全面传承,要重视戏曲人才培养中教师教育问题,澳门戏剧协会顾问穆凡中教授还提出了京剧表演体系建设与京剧高水平传承之间的关系,认为表演体系建设是高水平传承的基础。此外,针对目前京剧市场化改革现状,专家们一致认为京剧必须要面向市场,与此同时京剧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对京剧如何改革,专家们也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比如曹树钧教授认为京剧改革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翁思再研究员提出现代戏改革要首先解决形式的问题。
下午的讨论主题是“京剧教育与传播”,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刘思远博士、我院继续教育部主任涂玲慧教授共同主持。魏丽莎、翁思再、王世勋、宋丹菊、陈国卿、奎生、吕锁森、阎骏、梅派专家王志怡、新加坡戏曲学院蔡碧霞、刘作玉、张天翼、张伯昭分别作了发言。各专家教授就京剧的教育与传播从不同角度出发,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了如下共识:教师要加强专业修养,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这方面如果没有更大的提高就应付不了课堂;教师要履行育人的职责,要注重师德,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学的一举一动都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戏曲培养学生的方面来讲,当然也要废除旧的东西,对于一些过去好的传统教育和方法,还需要继续传承。
第三会场上午“京剧行当与流派”的讨论主题,由台湾国光剧团的张育华博士、我院京剧系副主任舒桐共同主持。李和平、王政尧、穆凡中、奎生、陈培仲、王希宝、和宝堂、孙焕英、费玉平、宋丹菊、高明、王志怡、谭静波、任凤坡、王世勋、学生代表陈惠禾分别发言。与会专家在京剧流派的传承和发展、导演在京剧排演中的作用、京剧表演理论体系建构对京剧和其他剧种的重要性、新戏创编的导向性和院团代表剧目的创编发展、言派、梅派、程派等流派的特点和传承发展以及京剧流派教育等论题展开积极发言和热烈讨论。会上王政尧教授呼吁积极创编廉吏新编戏,高明女士在京剧发展新形势下提出龙套艺术品格的新观点。流派艺术应该在传承中发展,既重视传承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勇于做流派的“叛徒”提倡创新;京剧排演需要具有京剧专业知识、真正懂戏的导演;新戏编排既要符合京剧的程式和演唱规律,又要与时俱进反映当下等方面达成共识,行当和流派发展要与时俱进、博采众长、不自我束缚。
下午主题为“《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的价值与意义”的分组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纪念馆馆长秦华生研究员和中国戏曲学院图书馆馆长海震教授共同主持,会上该书的主编傅谨教授介绍了这部汇编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凤凰出版社的编辑室主任韩凤冉介绍了该书的编辑情况,与会专家学者海震、谷曙光、吴新苗、陈恬、王政尧、奎生、丘宝生、戴云、刘福民、朱文幅、朱恒夫、陆翱、陈培仲、刘景亮、刘连群、和宝堂、孙大乐、张育华、杨玉玲、费玉平、穆凡中等专家就本书的意义分别作了阐述。
5月22日上午的大会继续进行学术交流,由周龙副院长主持。各讨论组召集人:中国戏曲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王绍军教授、上海戏剧学院曹树钧教授、台湾国光剧团张育华研究员、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刘思远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纪念馆馆长秦华生向大会分别汇报了各组的研讨情况。在大会交流发言环节,日本早稻田大学平林宣和、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主任张尧、美国密西根大学陆大伟等先后发言,阐述自己对京剧表演理论体系建构的观点和看法。在大会增设的自由发言阶段,天津艺术研究所张天翼研究员等专家学者踊跃发言,现场讨论十分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