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院戏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主办的“柳子戏与元杂剧音乐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这是戏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启动的“柳子戏与元杂剧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之一。
学院戏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于2009年4月成立。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和范畴是传统戏曲文化资源发掘与戏曲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以及信息时代新媒体艺术与戏曲艺术传播形式创新研究等课题。
“柳子戏与元杂剧研究”项目是学院戏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组织的研究课题,得到了学院领导及科研处的积极支持。该研究项目的主旨是探索元杂剧演剧形态立体化研究,戏曲“非遗”传承、保护与文化产业价值释放的可行性,探索其社会效益与市场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山东是元杂剧发源地之一,在山东东平一带元杂剧盛行一时,涌现了一批从事元杂剧创作的剧作家。柳子戏是山东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为研究探索柳子戏与元杂剧的关系,本课题以柳子戏为载体,选择元杂剧《蓝采和》进行学术性复演实验。
此次柳子戏与元杂剧音乐专题研讨会邀请了院内外古典戏曲音乐理论研究的10多位专家与会,研讨涉及元杂剧音乐研究、柳子戏音乐与元杂剧曲牌、元杂剧《蓝采和》拟古实验作曲等学术问题。
专家认为,于少非教授提出的“柳子戏是否山东元杂剧的遗存?”这一假说非常具有学术价值,值得就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山东省文化厅和中国戏曲学院共同推动的柳子戏渊源研究和元杂剧《蓝采和》立体化拟古实验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强强合作,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其在文化产业中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地位将愈益凸显。
研讨会上,专家还就学术探索和拟古实验中如何处理好学术研究与艺术创造的关系提出了建议,力求在过程中坚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严谨的学术精神,并希望通过柳子戏与元杂剧的研究,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柳子戏这一作为国家“非遗”的古老剧种,取得这一研究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