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20日,“戏曲的改革与发展—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研讨会由中国戏曲学会、中国戏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联合主办,围绕“戏曲的改革与发展”主题展开。
出席研讨会的嘉宾有中国戏曲学会会长薛若琳,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张凡,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杜长胜,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还有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60余年风雨历程的、年逾九旬的我国著名戏曲学家郭汉城先生、戏曲理论家刘厚生先生,以及来自海内外的戏曲理论家、戏曲作家、戏曲编剧、戏曲音乐家、戏曲舞美家、戏曲教育家等。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周育德主持。
中国戏曲学会会长薛若琳致辞,他提到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时代背景及在当时产生的广泛影响,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切身感受,深入阐述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两个重要问题。他指出,“我们现在的口号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二为”方向,是当年毛主席讲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拓展和弘扬,我们不赞成文艺从属于政治,但文艺又不能脱离政治”。他以《村官李天成》、《黄土谣》等作品为例深入说明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问题”,指出我们的艺术创作在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方面存在的不足,好作品要从生活当中来。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杜长胜致辞,他代表学院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莅临研讨会的各位艺术家、专家、各院团领导和新闻媒体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回顾新中国60多年来中国戏曲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下一些基本的事实和有意味的现象。第一,没有其它任何一种艺术门类像戏曲那样长期、持续地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最高领导层的单独专注和重视;第二,没有其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艺术门类,像戏曲那样持续不断地得到来自于从最高领导人到党和国家宣传文化主管部门那么多的专门对戏曲的行政性、政策性的指令、指示、意见和建议;第三,没有其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艺术门类能像中国的戏曲艺术那样,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被持续地带入到党和国家层面的政治漩涡中去,回顾一下样板戏的风风雨雨即可更易理解;第四,没有其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和艺术门类,像戏曲界、戏曲的从业者那样,因一项政策的实施,因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或因一出戏的影响,顷刻之间,一夜之间,同时波及到几十万人的政治生命、艺术生命和生活境遇;第五,没有其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和艺术门类,像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剧团(班社)的体制改革那样,其体制的改革60多年接连不间断的跌宕反复;第六,公正客观地说,60多年来中国戏曲艺术得到了很大的繁荣和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作品和优秀戏曲人才,以自己的方式为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自己的特殊贡献。杜院长从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70周年出发,回顾了中国戏曲发展走过的历程。他指出,中国戏曲艺术在整个中华民族艺术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应正确理解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论述的文艺的基本问题,以及其对戏曲的改革和发展现实的指导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致辞,他指出,70年前,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这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中国文艺发展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20世纪最具标志意义的理论成果。70年来,它不仅对革命文艺的发展,而且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讲话精神指引下,作为文艺重要组成的戏曲艺术,在7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中,经历着、实践着、完成着这一民族传统表演艺术的新蜕变。重视戏曲的传统、传承、保护和抢救,又着眼其未来谋求戏曲的现代转型,以更好地服务大众、薪火相传。无疑,这期间的经验、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不仅对戏曲研究的历史,而且对戏曲研究的发展与未来,对研究、总结和探讨70年来的戏曲发展、戏曲改革和理论建设都大有裨益,需要我们系统地加以认识和总结。
研讨会在一片热烈、祥和的气氛中进行,中国著名戏曲理论家、批评家郭汉城先生发表讲话。他说,通过结合我们半个多世纪以来艺术改革的实际和当前的戏曲现代化,学习毛主席的这个讲话,其实是指导我们如何正确地处理新中国、新社会、新时代与我们民族文化的关系。郭先生指出,讲话能对我们现今戏曲改革实践中起到现实的指导作用,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其理论方针的积极作用。他说,戏曲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能不能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环境的“双百方针”问题。他强调,我们想继续推动戏曲的改革发展,就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民族文化实际相结合的经验,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当中进行总结,才能更进一步的推动戏曲发展。
随后,中国著名戏曲理论家、批评家刘厚生先生也作了精彩发言。他认为讲话主要是为了解决文艺是为什么人和怎么为的问题,这次想通过纪念讲话来探讨地方戏的问题。他指出,地方戏剧种缩减、剧团体制繁杂、优秀剧目不能吸引观众、主创人员流失、接班人匮乏、艺术思想薄弱、艺术竞争力萎缩、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完整政策这九个问题,是地方戏让人忧思的方面。同时他也强调,党和政府为地方戏从各个方面做出了许多的努力,最终将会把地方戏的问题一一解决。他提出,除了解决问题,也要考虑地方戏的发展与振兴。他强调,地方戏应多走聚变融合的道路,提高自身表现力、竞争力、传播力,才能经过历史的考验,不断发展延续下去。
历时两天的会议中,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院团领导代表分别进行了精彩发言。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戏曲7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交流。大家一致表示,应肯定讲话发表70年来我们对戏曲历史、规律的探讨所取得的成就,应面对现代社会发展对戏曲事业造成的冲击,应相信党和政府能引领中国的戏曲事业走向更好的未来。
傅谨教授、海震教授、冉常建教授、王绍军教授代表我院参加会议,并分别做了《延安戏剧发展的回顾与反思》、《“剧种“一词的运用及相关问题——剧种的数量及分类情况》、《戏曲导演人才及戏曲管理人才的培养》、《论“样板戏“的音乐剧倾向》等专题发言,引起与会专家的关注与肯定,显示了我院专家的思考深度和学术水平。我院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处积极参与研讨会的筹备、组织工作,为大会的顺利运行提供了保障。
巴图副院长对此次研讨会做了总结讲话,他对各位专家学者和全国各院团领导关心、支持研讨会的顺利举办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以讲话为背景、面对几十年来戏曲事业发展的新情况,面向未来戏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会中的观点对中国戏曲的改革发展有重要价值,对戏曲学院师生深入思考有所启示。他强调,中国戏曲学会作为戏曲理论界的领袖力量,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戏曲研究的团体,我院作为中国戏曲教育唯一的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接班人的单位,更多地实现中国戏曲学会、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三个方面的合作,与各位专家、全国引领性的学术团体保持零距离的关系,共同为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20日下午,研讨会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