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艳,女,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在读。中国戏曲学院京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荀慧生艺术流派发展中心理事,北京市荀派研究会会员,丰台区青年联合会委员,北京市美学会会员。
师承孙毓敏、刘秀荣、宋长荣、刘长瑜、汤晓梅、张逸娟、宋丹菊、沈世华、沈健瑾、谢锐青、梁谷音、陆正红、王晓菊、陈国为、李鸣燕等。2015年拜著名表演艺术家孙毓敏为师。
擅演剧目有:《拾玉镯》《秋江》《红梅阁·鬼怨》《小上坟》《金玉奴》《荀灌娘》《勘玉钏》《挂画》《红楼二尤》《红娘》《桃花村》《游龙戏凤》《霍小玉》《杜十娘》《玉堂春》《阎惜娇》等。
所授课程
剧目、角色创造
研究方向
京剧花旦行当表演、理论与教学
论文著作
1、2012年于《戏曲艺术》期刊发表论文《荀慧生唱念创造技法初探》; 2、2013年于《艺术教育》期刊发表论文《京剧<活捉三郎>研习心得》; 3、2013年于《中国京剧》期刊发表论文《京剧行当的混淆与界定》; 4、2014年于《戏曲艺术》期刊发表论文《京剧荀派剧目教学浅谈》; 5、2014年于《中国京剧》期刊发表论文《从<打花鼓>的整理看京剧“玩笑戏”的意义》; 6、2015年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京剧表演专业主修剧目课教材——<小上坟>》; 7、2016年于《荀慧生艺术评论集》发表论文《试论荀慧生的现代审美意识取向》; 8、2017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个人与多位专家共同编著的专著《中国戏曲大会》; 9、2017年于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红娘》中发表论文《超前的荀慧生和时髦的留香装》; 10、2019年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看戏曲表演——妙趣横生》(《戏曲文化艺术馆》丛书); 11、2019年于《戏曲艺术》期刊发表论文《京剧传统剧目中反面角色“人物设定”的思考》; 12、2019年由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京剧表演专业主修剧目课教材——<三堂会审>》; 13、2020年于《戏曲艺术》期刊发表论文《京剧花旦表演教学思考》。14、2021年由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京剧表演专业主修剧目课教材——<阎惜娇>》。
科研项目
1、2013年完成中国戏曲学院“教研教改”项目——《花旦荀派表演教材改革》; 2、2014年中国戏曲学院院级项目——《京剧花旦教学剧目中“花鼓调”的研究》; 3、2015年完成北京市教委实施的“青年英才计划”三年科研项目——《京剧花旦濒失教学剧目继承与研究》; 4、2016年完成中国戏曲学院院级“精准师资队伍建设”项目——《荀派教学剧目传承》; 5、2017年个人完成中国戏曲学院院级“精准师资队伍建设”项目——“传统剧目《阎惜娇》传承与整理”; 6、2018年2月至9月,个人完成完成江西省抚州市“中国戏曲博物馆”展馆文案第三单元“场上篇”内容编写、策划。 7、2018年受北京市教师资格认定事务中心邀请,担任北京市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能力评委。 8、2018年担任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京津冀京剧花旦艺术人才培养”导师。 9、2020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10、2021年受教育部邀请,参加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 11、2022年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戏剧学学科建设研究”。 12、2022年参与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材《戏剧(含戏曲)》(8-9 年级)编写。
主要荣誉
1、2008年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银奖; 2、2008年全国首届戏曲院校表演专业中青年教师教学交流展示活动“最佳教师”称号; 3、2014年1月被评为中国戏曲学院“教学名师”; 4、2015年获荀派艺术研究会颁发的“荀派艺术继承人”荣誉称号; 5、2016年获中国戏曲学院优秀班主任称号; 6、2017年、2018年连续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戏曲大会》第一季、第二季栏目题库专家、点评嘉宾工作; 7、2018年9月荣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荣誉; 8、2020年1月荣获“荀慧生艺术研究会”和“上海市荀慧生艺术流派发展中心”联合授予的“优秀继承奖”。
创作实践/社会服务
近年来主要创作剧目:2017年整理演出荀派《三堂会审》《杜十娘》; 2018年整理演出《阎惜娇》; 2019年录制“像音像”工程剧目,《游龙戏凤》(饰李凤姐)、《赵氏孤儿》(饰卜凤); 2019年参加我院“京剧系一流专业建设成果汇报”活动,赴沪演出整理剧目《阎惜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