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人工智能创研中心挂牌成立
4月19日,中国戏曲人工智能创研中心成立活动在我校举办。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肖健,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庆红,北京市教委有关方面领导,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2所兄弟高校和中关村实验室信息化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校领导李必友、尹晓东、冉常建、蒋澄瑛、陈娟、姚海琳及中层干部、师生代表参加。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肖健、学校党委书记李必友共同为中国戏曲人工智能创研中心揭牌。
肖健代表文旅部科教司向创研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指出国戏高标准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方面取得可喜成果。他对办好创研中心提出三点希望。一要持续加强戏曲资源数字化采集,提高数据精度和管理水平,创新数据展示和利用形式,夯实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基础;二要锚定更好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新时代戏曲事业繁荣发展要求,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创新典型应用场景。三要挖掘跨领域跨学科合作发展潜力,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文旅科教融合发展创新范式。文旅部科教司将一如既往支持国戏建设发展,希望国戏发挥好创研中心作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尹晓东向出席仪式的领导、嘉宾表示欢迎。他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戏师生回信5周年、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5周年,创研中心的成立是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生动实践。面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新形势,要主动迎接挑战,加快学科和专业布局,构建智能时代戏曲教育新形态,深化人工智能在戏曲传承发展中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创新,以人工智能赋能戏曲教育守正创新,培养更多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发挥特色优势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希望在文旅部和市教育两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与兄弟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戏曲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生态,为戏曲文化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传播提供智力支持与实践样本。
彭庆红应邀作为高校代表致辞。他表示,创研中心的成立是国戏以人工智能技术激活戏曲基因、用数字手段筑牢文化根基的前瞻性布局,必将为全国高校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提供示范样本。北科与国戏学科特色各异,但以创新赋能传统、以文化铸魂科技的共同追求,让两校在互学互鉴、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的长期合作中积淀了深厚友谊,凸显了两校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合作智慧。希望两校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在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创新的道路上深化合作、携手并进,为新时代文化繁荣,为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高校智慧力量。
学校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北京高等教育学会信息化分会理事长岳从远介绍创研中心及学校人工智能工作开展情况。
活动开始前,与会领导和嘉宾参观了我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教育教学成果展,观看了人工智能教学成果展览展示。
近年来,学校积极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围绕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目标,统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全覆盖,开设戏曲数字演艺设计专业方向,打造人工智能助手“国戏精灵”,建设中国戏曲知识库和知识图谱,构建服务戏曲鉴赏、学习、研究、创作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入选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先后获评北京市属高校数字校园示范校、首批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双百”示范基地单位,“人工智能赋能戏曲文化传承与创新”入选首批12个北京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培育名单。
创研中心将以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赋能戏曲文化传承创新为核心,着力开展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建设中国戏曲数字资源库。整合戏曲资源,推动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为戏曲教育、研究和创作提供坚实基础。二是打造戏曲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探索戏曲艺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抢占戏曲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高地。三是深化人工智能在戏曲教育中的应用。开发智能化教学工具,构建个性化学习资源,提升戏曲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四是推动戏曲跨学科研究成果转化。统筹校内外相关研究课题和实践项目,培育交叉学科创新示范应用项目,拓宽戏曲文化传承传播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