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青年的京剧学习之旅:我是京剧热情的追随者(新华网北京2012-04-24)
“我是京剧热情的追随者”——一位加拿大青年的京剧学习之旅
新华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 邢耀凤)“压腿、下腰、拿顶、上妆、打斗……,我学习京剧的过程是高强度的动作体能训练。”31岁的加拿大青年斯考特·泰勒这样讲述他在中国学习京剧武生的经历。
2008年,泰勒还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康戈迪亚大学攻读美术学士学位,他主修的“戏剧与发展”专业涉及京剧。和大多数西方人一样,他对中国功夫和太极颇感兴趣,京剧中的武戏更令他倍感好奇。恰逢其大学和中国戏曲学院开展一项交流项目,他认为这是一个了解中国文化并接触京剧这门全新艺术形式的绝佳机会。于是,他来到北京,开始了为期八个月的密集学习。
“语言要求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我们西方人而言,唱念做打,最难的还是唱,因为首先汉语就讲得不流畅,何况京剧还有其特殊的唱腔唱词。”泰勒讲述京剧入门困难时这样说。
不过,武戏那种无声的戏剧语言比较容易被领会,加上自身喜欢舞刀弄枪,他选择了学习武生,并且专攻孙悟空这一特殊角色的京剧表演。
“孙悟空的机智狡黠,以及他神奇的本领使得这个角色令人叫绝,让我有激情去学习。此外,他独特的脸谱及服饰具有很高的辨识度,这更加增强了美猴王的气场和魅力。”讲起孙悟空,他头头是道。
这个加拿大小伙子还为自己取了一个大气的中文名字“石浩天”,颇有“大闹天宫”的气势。
他认为,京剧是一种复杂、精妙、高雅的艺术形式,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外国学生要做到形神兼备,很难。
学习过程自然是很考验人的,有时候需要几小时不间断保持同一种姿势,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取得自身学业的进步,不辜负加拿大老师的希望,再加上中国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他坚持了下来。
“我很幸运能够体验到京剧艺术的乐趣。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一招一式,一喜一怒,那种微妙的感觉,我觉得自己已经融入了中国文化氛围之中。”他说。
作为文化交流项目的第一批学生之一,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回加拿大与大家分享对京剧的理解,不仅仅是和华人,而是和所有对中国文化艺术感兴趣的人。
他最喜爱并最乐意向外国人推荐的京剧曲目是《三岔口》。“《三岔口》没有道白和唱腔,但是它精彩的武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京剧的动作魅力。由于没有语言障碍,外国人更容易接受并体会到其中的中国文化。”他解释道。
泰勒唯一一次在中国的京剧表演就是学习期结束后的汇报演出。随后,他返回加拿大,在蒙特利尔唐人街表演,之后又应邀前往渥太华文化馆演出。他说:“我们的演出谈不上完美,但加拿大华人看了之后很激动,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他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康戈迪亚大学的学生也开始对京剧感兴趣了,现在我们大学和中国戏曲学院的交流项目还在延续。”
“如果你对中国文化的某部分很有激情并且投入你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理解它,就会有很大的成功机会。我自豪,因为我为京剧艺术在加拿大的教学传播和认知度的提高做出了努力!”泰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