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戏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中国戏曲学院梨园戏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昨在泉举行(《东南早报》2012-08-31)

12名梨园子弟 9月赴京读本科

国戏首次来我市招生,开创泉州戏曲界先河

早报讯(记者 张素萍 文/图)昨日,中国戏曲学院梨园戏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举行,这标志着梨园戏在继走进小学课堂后将迈入高等教育行列,也意味着梨园戏将迎来12位本科生。据悉,今年9月9日,12位梨园戏优秀青年演员将踏入高校课堂。

中国戏曲学院(简称“国戏”)是我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是我国戏曲艺术人才的摇篮,对我国戏曲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自2007年开始招收地方剧种本科生,学费全免。两年来,中国戏曲学院与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双方多次商榷,决定在泉州面向梨园戏联合建立中国戏曲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共同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与学士学位的梨园戏艺术高级专业人才。剧团的12位优秀青年演员,也即将前往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多剧种专业进行深造。

此次合作,标志着中国戏曲学院与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在共同推进梨园戏艺术事业发展和专业艺术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中国戏曲学院将因为有梨园戏这一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品种的加入,而进一步拓展在戏曲教学与研究方面的成果。与此同时,梨园戏也将因为有中国戏曲学院的助力发展,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国内众多剧种、国际时尚戏剧潮流的学习交流,进而提升在国内外戏曲界的影响力。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说,这是中国戏曲学院首次在泉招收地方剧种本科生,梨园戏与高校合办教学实践基地开创了泉州戏曲界先河,意义非凡。

据介绍,泉州素有“戏剧之乡”的美誉,梨园戏是其中的代表,作为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文化价值珍贵而独特,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是目前硕果仅存的梨园戏专业团体。

■人物访谈

不要小看梨园戏

曾静萍(“二度梅”、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

12名梨园子弟到中国戏曲学院读本科,这在泉州戏曲界尚属首次。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在戏曲的传承方面拥有很多经验,但是在传授一个现代人从事古老剧种的模式上、在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上仍有欠缺。希望学生在学习后把经验带回泉州,为今后培养孩子提供经验和模式,培养出艺术家、教育家和管理者。至于大家担心的闽南语戏种在北方如何授课,其实专业课仍由剧团老师教授,而且我也是客座教授,相信这个问题可以解决。

数年来,梨园戏剧团推广了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如《陈三五娘》、《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彰显了梨园戏的独特魅力,甚至有一批“北上广”的白领专门组团来泉欣赏,还在北京、上海大加宣传梨园戏。今年11月剧团将在上海国际戏剧节上连演两场,得归功于他们的宣传。

梨园戏是传统的,但舞台是清新的,不要小看梨园戏,只要坚守阵地,真真正正为梨园戏的发展努力,不怕没有观众!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七问中国戏曲学院 如何为梨园戏培养四大家

薪火相传 希望造就一批曾静萍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周龙和学院表演系主任等一行人回答了早报记者的“七问”,并表示,希望从这12名梨园子弟中,培养出艺术大家,也希望能出教育家、理论家和管理者。

政策扶持

梨园12弟子免学费

问:中国戏曲学院在全国有多少个实践基地?梨园戏是泉州首个实践基地吗?

答:中国戏曲学院戏曲领域体系完备,在全国设有数十个实践基地。目前,学院已设有京剧、越剧、黄梅戏、闽剧等剧种的实践基地。闽剧是去年年底在福州设立的。

梨园戏是泉州首个开创本科班先河的剧种,我们希望通过实践基地,培养更多人才。按照规定,学员每人每年要1万元学费,同时国家跟进3万元投资培养,也就是四年本科结束每名学员花费16万元,而学院对多剧种的人才培养给予政策倾斜,梨园剧团的这12个学生四年学费全免!可以说,政策对传统文化的人才培养倾斜力度很大。

两种模式

培养高素质人才

问:中国戏曲学院在北京,基地在泉州,请问今后如何教学?

答:课程分成几个方面: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前二者将在中国戏曲学院完成,专业课是学习昆曲、京剧等其他兄弟剧种,实践课将在泉州的基地完成。实践课相当重要,几乎贯穿本科学习过程。

有两种教学模式,即大学四年分成“211模式”和“3+1模式”。“211模式”是指前两年在北京完成公共课,大三到基地排练,大四既完成毕业表演又完成学士论文。“3+1模式”是指前三年在学院,第四年在基地。究竟采用何种模式,目前正在研究中。设立教学实践基地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是我们的目标。

“国戏”期待

“二度梅”曾静萍任教

问:学院有专门传授梨园戏的老师吗?师资力量如何?

答:中国戏曲学院有60多年历史,学院积累了一批一流专业教授、学者和艺术家,也常邀请各剧种的优秀教师讲课,期待未来曾静萍团长也到学院任教。

届时,泉州基地教学工作需要梨园剧团的协助,学生将带着实践内容回来排练。到时,中国戏曲学院的授课老师和评价专家也会陪同,与基地的专家们一起教学。简言之,即把学习的剧目搬到基地排练,并让专家检验评价。若学生能完成3000个学时、200个学分,即可顺利毕业。

梨园戏基地

为人才研究提供支撑

问:为何设立梨园戏教学实践基地?有何意义?

答:教学实践基地势必会对中国戏曲学院的研究起重要作用。学院希望对每个剧种都有深入了解和研究,除了教学以外,还要研究、探索剧种的规律,是集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和创新于一体的。

梨园戏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为中国戏曲学院的人才研究提供支撑。

层层选拔

12个学生脱颖而出

问:这12个学生是怎么选拔出来的?

答:他们经过严格的选拔最终才被录取,比一般的考生要经过更多严苛的环节。去年冬季,有58个梨园戏学生报名,他们经过一轮严格的专业考试。要通过专业考试,就要通过“三试”,考试内容包括表演和理论等。在接到文化合格通知书后,他们才能参加高考,而且总分要五六百分才能被录取。

原本仅5个名额

后扩大招生

问:今后,梨园戏这一剧种会常态化招生吗?

答:不会。中国戏曲学院是面向全国各地剧种招生,学院每年根据不同剧种的传承、人才储备等情况制定招生计划。全国约有200个剧种,而一年只有30个名额,不可能每个剧种每年都招。

其实早在两年前,学院和梨园剧团就开始运作筹划。我们认为梨园戏要发展,光有一个曾静萍是不够的,要带出一批“曾静萍”,本来我们只给了5个名额,但曾团长认为太少了,最后我们扩大招生,而他们也确实很优秀。

也许两年或三年后会再招吧,我们认为人才应该形成一个梯队,无须年年招收,因为一批人才可以支撑20年。

培养四“大家”

让剧种薪火相传

问:为何一定要到中国戏曲学院学习?

答:我们特别希望这12个学生中能出两个“艺术大家”,但我们在人才培养上,既希望培养出艺术家,也希望能出教育家、理论家和管理者。

通过培养,他们将具备艺术家、教育家、理论家和管理者的基础,我们希望12个学生成为剧种的“薪新之火”,我们把希望寄托于5年后、10年后,希望他们能发挥作用,这是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