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戏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程派张韵”唱出江姐英雄人生( 《北京日报》 2016-11-14)

本报讯(记者韩轩)不戴“珠钗”,而是梳着一头偏分短发,没有水袖,而是身披利落白风衣,张火丁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里刚一亮相,就博得满场掌声。昨晚,由中国戏曲学院二级教授张火丁担纲的国戏版现代京剧《江姐》上演,她用程派唱腔深情演绎了江姐的英雄人生。

京剧现代戏《江姐》已有十几年的历史。2001年,国家京剧院根据同名歌剧创排京剧《江姐》,由著名剧作家阎肃编剧,著名导演谢平安执导,首演就是由国家一级演员张火丁担纲。2002年,《江姐》又改编拍摄成戏曲电影,2007年,张火丁交响乐版《江姐》也在北展上演。此次中国戏曲学院改编复排的《江姐》,吸收了原舞台版和电影版的成功经验,在保留原经典场次、经典唱段的基础上,采用以民乐队为主的伴奏形式,对音乐配器、舞台美术、舞台节奏、武打等方面进行了新的编排与设计。

《江姐》不仅是程派青衣的第一出现代戏,还实现了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大师创作现代戏的夙愿,填补了程派现代戏的空白。该剧曾在德国科隆世界艺术节上公演,使京剧程派现代戏走出国门。《江姐》继承了程派的艺术特色,在音乐创作、人物性格的塑造、舞美设计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票友们都知道,用程派唱腔来唱《江姐》难度相当大。程派多表现柔弱的妇女形象,唱腔以柔美低沉取胜。张火丁也演惯了“跑圆场”“甩水袖”的传统女性,一口幽怨哀婉、百转千回的程腔最受戏迷喜欢。如何用高亢激昂的唱腔表现江姐的革命精神,这也成为张火丁排演《江姐》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无论是用什么唱腔,一定要演好《江姐》,并且一定是有程派特点的《江姐》。”为排演这部剧,张火丁努力钻研唱腔,最后她定下了这样的基调:要用程派艺术深沉、凝重的风格和不拘一格的精神,成就江姐的独特人格魅力。

 “形似且更要神似。”张火丁说,“角色不打动我,我怎么能打动观众?每一次的创作我都必须100%地投入,不用心就演不好。程派演的多是悲剧女性,我往往陷在里面很长时间都出不来。”这一次,她也“深陷”江姐的英雄形象中:要在表现革命英雄主义的同时,还要与当下观众的审美情感产生共鸣,突出江姐作为一名女性的性格特征,既有刚强不阿的一面,也有女性柔美的一面。

 舞台上,张火丁唱腔刚柔相济,声情并茂。没有水袖,她就设计手势、台步,寻找人物感觉。指导地下党工作时,她显出智慧;得知丈夫、共产党员老彭去世时,她唱出爱恨,还有“红梅赞”“绣红旗”“不要用哭声告别”等唱段,在“程腔张韵”的演绎下更是感人至深。演出赢得了满堂喝彩,也使江姐这一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立在了京剧舞台上。

据悉,此次复排现代京剧《江姐》,是中国戏曲学院承担的北京市委宣传部“京剧流派研究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在市委宣传部“京剧流派研究计划”科研项目支持下,剧组响应国家“戏曲进校园”战略,还将进入北京高校进行演出。未来,张火丁教授将带领学院程派传承中心程派研习班弟子为大学生们演绎青春版京剧《江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