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戏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张火丁再度唱响程派《江姐》(《光明日报》 2016-11-15)

(本报记者苏丽萍)11月13日晚,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座无虚席。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北京市委宣传部“京剧流派研究计划”科研项目支持下,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优秀程派传人张火丁在此上演了国戏版现代京剧《江姐》。张火丁扮演的江姐生动传神,《红梅赞》《绣红旗》《不要用眼泪告别》等唱段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在谢幕5次观众都不走的情况下,张火丁又返场加唱了《梁祝》选段。

程派首演现代戏的一次探索

“众所周知,京剧程派剧目都是传统戏,且多是苦戏,如《锁麟囊》《荒山泪》《春闺梦》等,排演现代戏《江姐》,且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先烈江姐,是张火丁对于程派剧目的一大探索和创新。”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兴奋地说。

其实《江姐》是张火丁的一出“老”戏。2001年,中国京剧院根据阎肃同名歌剧创排了京剧《江姐》,由导演谢平安执导,由当时还是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的张火丁首演,一经上演便大受欢迎。2002年该剧改编拍摄成戏曲电影,2007年又改为交响乐版《江姐》在北展上演。此次中国戏曲学院改编复排的学院版《江姐》,吸收了原舞台版和电影版的成功经验,在保留原经典场次、经典唱段的基础上,采用以民乐队为主的伴奏形式,对音乐配器、舞台美术、舞台节奏、武打等方面进行了新的编排与设计,在突出程派艺术特色和张火丁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而张火丁冷静理智和常年领班演出的经验与江姐这个人物性格有诸多不谋而合之处,因此更能打动观众。

“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先生生前曾有过疑问,我们程派能否演现代题材。”巴图介绍说,京剧《江姐》是程派青衣第一出现代戏,实现了程砚秋创作现代戏的夙愿,填补了程派现代戏的空白。该剧曾在德国科隆世界艺术节上公演,使京剧程派现代戏走出了国门。“《江姐》的成功,说明程派艺术可以演绎新的生活,张火丁扮演江姐证明程派不光能演悲情人物,也能演坚韧不拔、意志坚强的革命者。这对于流派的传承发展,功莫大焉。”

唱段流行更展演员魅力

现代京剧《江姐》最大的成功在于唱腔设计方面,该剧在继承程派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与当下观众的审美情感产生共鸣,在表现革命英雄主义的同时,突出江姐作为一名女性的英雄性格特征,既有刚强不阿的一面也有其女性柔美的一面。因而该剧唱腔柔中带刚,刚柔并济,如《红梅赞》《绣红旗》《不要用哭声告别》等,已成为耳熟能详的现代京剧的经典唱段,在戏迷中广为传唱。

张火丁曾表示:“《江姐》唱腔真的很好听,它把歌剧中一些音乐元素,不露痕迹地用到了老程腔中。程派唱腔幽咽婉转,含蓄低沉,但是为了塑造英雄人物,需要一些高亢激昂的东西,这对我的表演是个挑战。”

“《江姐》的成功,既发展和丰富了程派艺术,也展示了张火丁自身的艺术魅力。”戏剧评论家傅谨说,《江姐》唱段的流行,该剧的唱腔设计万瑞兴功不可没,他一直为张火丁设计唱腔,熟悉流派和演员特点,剧中的主要唱段既有程派特点,又有张火丁自身的韵味,即所谓的“程派张韵”,这对于流派的发展和演员自身魅力的呈现,都大有益处。“更为难得的是,新时期以来,新编京剧,不论是历史剧还是现代戏,都鲜有唱段流行,即使是大家所公认的成功剧作,都没有唱段传下来,《江姐》从这点上来说,是一大突破。”

傅谨还认为,此次国戏版《江姐》突出了演员的主体地位,这虽是一种回归,但意义重大。“现在的许多新编戏,强调编剧、导演和舞台呈现,但把演员当木偶,不重视演员。其实流派的传承发展,就是要确立演员的主体地位,发挥演员的魅力。”

也有戏迷认为张火丁演得太少。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的张火丁在教学之余,还开设了程派艺术人才研习班,招收了十名学生。此外,为弘扬优秀民族艺术,响应国家“戏曲进校园”战略,京剧《江姐》将进入北京高校进行演出。张火丁将带领学院程派传承中心程派研习班弟子们,为大学生们演绎青春版京剧《江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