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戏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如何让电影赋予戏曲新的活力(千龙网 2019-04-15)

4月14日,作为北京第26届大学生电影艺术节的一个环节,“戏曲与电影艺术交融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众多专家就新时代戏曲电影导演的责任与使命,创作中的理论与困境,促进戏曲电影艺术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的路径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自上世纪,戏曲和电影结合之后,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像京剧电影的《白蛇传》、越剧电影《红楼梦》《梁祝》《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豫剧的《花木兰》,在电影中也运用了很多当时电影最新的成果、技法,提升了戏曲舞台的表现力。日前《新穆桂英挂帅》《布依女人》《李贞还乡》《韩玉娘》入选中国戏曲学院举行的第2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戏曲单元展映活动,展现新时代戏曲电影的魅力。

4月14日,作为北京第26届大学生电影艺术节的一个环节,“戏曲与电影艺术交融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以戏就影  打破戏曲舞台的调度

“电影镜头解决了舞台上演员如何真实、生动的进入人物内心世界,用戏曲的唱念做打把内心世界传达出来,起到很好的反馈作用。”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说,“以戏就影”重新打破了戏曲舞台的调度,根据电影寻找的写实化场景重新调度,而戏曲特别精美的虚拟表演很难有容身之地,这是导演无法回避的美学和艺术原则的选择。“如何处理镜头前的表演,是戏曲演员面临的问题。舞台表演和镜头前表演的分寸感如何把握?舞台离得很远,观众主要看演员的形体等,电影中一个特写镜头就把演员出卖了。”

评剧电影《韩玉娘》的舞台导演、电影导演助理王永庆谈到,评剧有100多年历史,像早期的《刘巧儿》《秦香莲》等,观众都是通过评剧电影熟悉评剧的特色和魅力,了解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名家。“戏曲电影应当为戏曲服务,要运用电影的艺术手段来发扬戏曲的特长,弥补舞台演出的不足。”

以影就戏  留存珍贵的戏曲精华

戏曲电影中的虚实关系,一直在拍摄过程中处于较力,不容易拿捏的状态。豫剧电影《新穆桂英挂帅》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刘澍运用了人工搭出来的“真景”,“我们的初衷也是想把它做得假一点,不想做得特别实,把戏曲化唯美的东西尽量保留下来,做到极致。”剧组还用了一些动画元素,为得是让孩子们感兴趣,在增加戏曲电影趣味性方面做了探索。

戏曲与电影结合之后,在美学品味上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早期的戏曲电影,布景都是比较虚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在后面挂一块布拍摄。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谈到,这就是“以影就戏”,以电影来迁就戏曲舞台,这种方法的指导思想是更好的保留戏曲的精华,电影起到记录的功能,把电影中的镜头和戏曲舞台上的唱念做打如何更好的结合,不改变唱念做打的艺术品味。这些做法使早期戏曲的舞台调度、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都得以保留下来。

4月14日,作为北京第26届大学生电影艺术节的一个环节,“戏曲与电影艺术交融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拍现代戏  成熟运用电影语言更为优胜

湘剧电影《李贞还乡》的出品人龙献策谈到,《李贞还乡》是个现代戏,所以选择用故事片的风格来拍摄,甚至动用了枪炮,以及大批群众演员,来塑造战争场面,更具有观赏性,偏电影的元素更多一些,或许年轻的观众更喜欢看。

“像《李贞还乡》《布依女人》在戏剧性的营造、人物心理的表现和电影叙事流畅方面,不亚于所谓的常规叙事,有很强的抒情性,反而更优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宜文认为,《李贞还乡》运用电影语言已经很成熟了,用人物的心理状态将过去和现在两个时空自然串联起来,而且还设定了悬念,使人物在时代背景下进行抉择,有很激烈的戏剧冲突。(文/千龙网记者 纪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