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同根 沟通情感--记美国华侨京剧票友团北京展演
张一真先生是前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长子,他多年来心系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钟情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两岸的文化交流,为两岸中国人加深了解,沟通情感,增进情意,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此次张先生不顾80多岁高龄,亲率旅美华侨京剧票友团来京演出,其精神让人敬佩。他说:“这次演出是受江泽民主席‘为两岸和平统一,要争取人心’话语的启发,希望能为这项事业做些实事。”“特别要感谢国内的领导、中国文联和中国京剧基金会促成了这次演出的成功。更要感谢中国戏曲学院和北京京剧院的艺术家和乐队的大力支持。”
这次演出共4场16个折子戏,25、26日两场由北京京剧院配演。27、28两场由中国戏曲学院负责配演。两家单位都非常重视这次演出,为了两岸的文化交流,加深海内外中国人的感情,他们派出了优秀的演员和演奏员进行配合演出。中国戏曲学院在接受任务后迅速作出了部署和协调,由各系负责人抓落实,并在排练和演出的全过程中配备医生和医疗设施,在剧场后台设置临时医务室,保障华侨们的身体健康,使整个演出活动能安全、顺利地完成。表演系和舞美系是这次演出的主要合作部门。表演系副主任杜鹏老师亲自担任演出总监,派出了张尧副教授、丑角教师焦敬阁、花旦李艳艳以及老生杜喆、张建峰、武生徐滢、花脸方旭、谭帅、丑角刘宸和琴师宋显慧、鼓师何群等新秀为主的师生组合,并由张尧负责《辕门射戟》的全剧排练和演出。
这次演出团共有三十余名团员,都是旅居海外多年的华侨,他们原籍台湾和大陆各地,尽管在美国从事着不同的重要工作,却始终热爱中华文化,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弘扬中华艺术,堪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之楷模。其中一些团员已经是65-80岁的老人,平常也很少坐飞机,为了这次演出,他们都强撑着身体,不顾年迈乘坐长途的飞机。稍年轻点的团员还放下了公司的工作专程赶来参加演出。他们4月20日后陆续到达北京后就开始排练,不论是坐唱、统排,还是响排、彩排,他们都是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参加演出的十六位票友涉及到京剧老生、小生、青衣、花衫等行当。十六个折子戏也基本都是各行当的传统剧目和各流派代表剧目选段,其中有丁之坚、张晓萍的《游龙戏凤》、杨觉智的《小宴》、汤伯玉的《乌盆记》、沈漓的《会审》、王伟的《赵氏孤儿》、金昭的《罗成叫关》、杨树森的《空城计》、卢德光的《武家坡》、毛支玉珍的《女起解》、胡北山的《辕门射戟》、梁淑裕的《状元媒》、郑丽波的《坐宫》、张秀君的《六月雪》、齐安平的《断桥》、华宛梅的《挂帅》、曾媛娟的《三娘教子》等。主要演员平均年龄在58岁左右,如此年龄之高的票友集中演出极为少见,更何况京剧的演出更需要功夫和气力,实属难得。
这次演出中的小生票友数量占据较大比重,几乎每场都有小生主演剧目,这成为本次剧团演出的最大特点。要知道京剧小生的唱念非常之难,在票房中更是少有问鼎。它要求小生演员用假声演唱,真假声结合起来念白,突出青年男子的阳刚之气。因为它难唱、难学、难讨俏,也很难欣赏,才使很多戏迷望而却步。而在这次演出中竟有3出小生重头戏出现,而且都是花甲、古稀、耄耋老人来演唱,足见美国京剧票房水平之高。第一场演出中的第二个折子戏就是来自华盛顿地区票房的70岁的杨觉智副团长演出《小宴》,他的表演和唱念均有上佳表现,把吕布酒色之徒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第二场则有西雅图第一京剧票房创始人金昭先生表演唱舞吃重的小生重头戏《罗成叫关》,他今年已经77的高龄,仍然酷爱小生艺术,这次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观众的好评。第三场有来自纽约的小生票友胡北山主演的京剧《辕门射戟》,这是一出小生唱工戏,从始至终以西皮声腔为主,非常吃重。尽管胡先生已经67岁,但是他在唱腔中总是游刃有余、气韵十足,在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学生的配合下,取得了非常好的演出效果。而其他团员更是循规蹈矩,各展风采。来自加州的王伟演出了马派名剧《赵氏孤儿》,唱念做表俱佳,极富马派神韵。来自康州的曾媛娟是张派弟子薛亚萍的徒弟,深得亲传,曾主演过多出张派名剧,这次主演的《三娘教子》味道醇厚,中规中矩,又得天津老生名家张克的助演,台下好声一直不绝于耳。来自华盛顿地区的梁淑裕女士已经在票房30余年,到了北京后就患重感冒,但是她很珍惜这次演出机会,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她在吐字上有些语言的习惯,就主动请陪同她演出的张尧老师帮助她纠正念白中的尖团字以及表演上的不足。由于紧张,在27日演出的《状元媒》一折戏几乎结束的时候她少唱了1 句,下台后懊恼不已,对张老师说:“从来没有忘记过唱词,这次面对北京的专家、艺术家和观众,真的是好紧张啊!也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遗憾”。
28日晚上4场16个折子戏演出终于落下了帷幕,所有的参加人员都松了口气。翌日,这些矢志不渝挚爱京剧的票友们就要回美国了,行前他们留下了一个共同的声音: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根本,为了民族的发展,必须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和平统一,人心所向,为了这一天的早日到来我们要共同努力。此次演出只是两岸交流的第一步,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