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理论研究的新创获——《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12月20日,由中国戏曲学院教务处、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处和戏文系共同主办的《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学术研讨会举行。武汉大学郑传寅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王安葵研究员、中央戏剧学院麻国钧教授、梅兰芳纪念馆馆长秦华生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周传家教授、梅兰芳纪念馆副馆长刘祯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何玉人研究员、中国戏曲学院赵景勃教授、陈培仲编审等十余位专家出席了研讨会。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著名戏曲史论专家谢柏梁教授主持学术研讨会。
《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由李世英教授主编,陈友峰、刘小梅、吴新苗、徐龙飞、朱俊玲等参与撰写。该专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发行,为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立项项目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与会专家对《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认为此著完全不同于习见的戏曲史论著作,令人耳目一新。该著细致勾画了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深入发掘了中国戏曲思想的主要蕴涵,准确概括了中国戏曲思想的重要特点,可谓全面而深入地把握了研究对象,是一部创新特色鲜明、科学严谨的学术专著。
武汉大学郑传寅教授:《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是一部难得的开新之作,势必对未来的戏曲艺术思想史乃至戏曲史、戏曲理论批评史的研究发生深远影响。该书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阶段划分科学,特点概括准确”。此著将戏曲艺术思想史区分萌芽(先秦至唐)、形成(两宋至元末)、成熟(明初至明末)、拓展(清初至道光)、嬗变(咸丰至宣统)、冲撞(辛亥革命至新中国建立前夜)六个阶段,科学地揭示戏曲艺术思想史的历史进程,对戏曲艺术思想史每一阶段特点的概括也相当准确。二是“研究视野开阔,立论基础坚实”。该著不仅把各个时代的曲论著作纳入视野,还结合不同时期的具体戏曲文学创作实践、舞台艺术实践,从戏曲艺术实践中抽绎出其艺术思想。并将每一时期的戏曲艺术思想置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去加以考察,运用社会学、历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戏曲艺术思想的历史轨迹、具体内涵、主要特点等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与分析,不仅揭示戏曲艺术思想与戏曲创作、演出的相互关系,还揭示戏曲艺术思想与整个社会文化语境的深刻联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广博的知识。
中国艺术研究院王安葵研究员:首先,本书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艺术思想史不同于美学史,美学史更抽象、观念性更强;也不同于艺术史,艺术史是总结艺术自身发展的状况。而“艺术思想史”既有美学的基础,同时又紧密结合艺术实践,概括了艺术实践本身所反应的艺术思想。其二,本书有着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即以雅俗的互动、分际作为主要线索描述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发展的历程。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美学思想作为副线,这样主线、副线的交织,形成一部立体的、有机的戏曲艺术思想发展史。其三,近代的戏曲艺术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资料也更多,学界的研究不是很充分,这加大了对这个时期戏曲艺术思想写作的难度,这一部分还可以下更多的功夫,进行提炼概括。
中央戏剧学院麻国钧教授:中国戏曲学院近年来学术发展非常迅速,出了很多成果,不愧为中国戏曲研究的一个重镇。本书“戏曲艺术思想史”的架构很好,思路非常清晰,虽然是李世英教授领导课题组共同编写,但在结构、文风上都比较统一,这是很难得的。大家把本书的优点、创新说得比较充分,提一些建议,供课题组参考。我们似乎主要关注了文人和城市里边的演剧,但民间演剧的资料关注相对要少。另外,戏曲史是创作者和接受者共同缔造的历史,而对于接受者的关注也有待加强。
梅兰芳纪念馆馆长秦华生研究员:这部书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开创性,戏曲艺术思想史的研究以前没有过。第二个是系统性,从上古装扮表演艺术思想的萌芽一直研究到近现代的戏曲艺术思想。第三点是拓展性,这一方面由于把戏曲理论和戏曲艺术实践都纳入考察的视野,开拓了戏曲理论研究的领域,所以写出来具有开创意义。
北京联合大学周传家教授:本书是很厚重的一部著作,同时又有一股清新之风。这是戏曲理论基础研究的收获,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情。该书广泛涉及到神话、传说、歌舞、诗词歌赋,小说杂文戏曲各种素材,探讨戏曲艺术发生学、本质和功能、继承与变革,以及批评论、审美论方方面面诸问题。可以说本书的宽度和深度对以往戏曲理论著作有不少突破。本书整体上有一个主纲,各部分层次比较清晰,把握得比较准确,并且精彩纷呈。如果说建议的话,感觉每一章与每一章之间的接榫处,还应该有一些过渡性的描述,反映上个阶段戏曲艺术思想对此后的影响,以及后代戏曲艺术思想对前代的变革。
梅兰芳纪念馆副馆长刘祯研究员: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的研究,为戏曲理论研究开创了一块新的天地。首先是研究思路的新颖,什么是戏曲艺术思想史,我想主编在导论中概括非常精准:戏曲艺术思想史是关于戏曲艺术的意识、观念和思想的形成史、演变史,也是戏曲艺术的理论史,同时又是人们对“何谓戏曲”和“戏曲何为”的理论探索史,体现了对戏曲艺术呈现形态和内在本质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做戏曲艺术思想史应该是借鉴和汲取我们在戏曲学研究方面的资源,又按照戏曲艺术思想史的体例、视角进行重新的组合和阐释。同时,从文学创作、舞台艺术、观众接受等诸多层面,抽绎出观念性的东西,充实到艺术思想史之中。该书的确是戏曲理论界的新创获。
中国艺术研究院何玉人研究员:首先,看到这本书后,我感到戏曲学院这几年在学术建设和学术研究上真的是有飞跃性的发展,一批青年学者在飞快的成长。其次,本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感觉到好象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我感到非常震撼,非常好。和以往见到的那些理论著作内容和形式是不大一样的,包括叙述方法、对文献的运用等等方面,体现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如何去做戏曲理论研究,如何去从事一部戏曲理论著作的撰写,我觉得该书提供了一个范本。
中国戏曲学院陈培仲编审:过去通常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层面去描写戏曲艺术发展的历程,本书似乎有意地避开这种模式,但艺术思想的发展还是离不开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影响,这方面是否应该加强一点。很希望课题组沿着现在的思路前行,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戏曲艺术思想史写出来,其中有太多有价值有趣味的东西值得深入挖掘和探讨。
中国戏曲学院赵景勃教授:李世英教授是一位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他以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视角,带领青年学者来研究戏曲艺术,开辟出新的研究天地。这也给人很大的启发,就是戏曲研究必须开放性地、广泛吸取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于戏曲的圈子里。《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的研究是一项创新性的课题,开拓新课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才刚刚开始,要继续深入下去,这确实是中国戏曲学院在戏曲理论建设方面新的开拓。
中国戏曲学院教务处处长张尧、副处长张文振、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井昊在学术研讨会上对《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从教学改革探索、科研立项和精品教材建设立项到项目完成的过程作了介绍,从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等角度做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