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全国戏曲院校教学成果展演(武生、武旦、武净、武丑)研讨会圆满闭幕
为鼓励全国戏曲院校学生学习武戏行当,进一步加强对武戏精华的传承,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中国戏曲教育联盟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7年全国戏曲院校教学成果展演(武生、武旦、武净、武丑)(北京站)”于11月19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开幕,展演持续4天,于22日圆满落下帷幕。11月23日本项目研讨会在中国戏曲学院综合楼报告厅举行。
关注行业生态 重视武戏发展
以武生、武旦、武净、武丑等行当为代表的武戏,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曾在戏曲舞台上占据重要位置。但当前阶段,武戏行当占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演员比例相对较少,在数量上属于弱小群体;每年报考中专、高职、本科人数凤毛麟角,近几年进入院校学习武丑、武花脸人数约占四个行当总人数的4%,学习武旦、武生人数约占学习武行当总人数的9%;院团演出、从业人员中,也存在武戏行当演员数量少、重视程度不够、改行人数较多等问题。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戏曲教育人才培养行当失衡。武戏包括武戏演员在戏曲舞台作品中逐渐呈现出失语和式微的态势。
因而,如何唤起戏曲界重视武戏演员的成长发展、全面展示武戏演员的人才培养成果、打造武戏演员的科里红、接续武戏繁盛的荣光,是当前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联合展演遴选 打造标志品牌
本次重大展演活动由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烟台艺术学校、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无锡文化艺术学校参与演出,参加学生近200人,年龄最小的学生12岁,最大的22岁,覆盖全国戏曲院校中专、高职、本科三个层次武戏学生。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的各大院校均积极参与,充分展示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成果、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经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无锡文化艺术学校的师生(服装、化妆、道具)自行驾车前往武汉、北京参加展演,石家庄艺术学校、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在无资金预算的情况下,自行筹措资金以保障演出顺利完成。
通过各个剧种经典的武戏折子戏剧目表演、遴选比赛,为武生、武旦、武净、武丑行当学生提供全方位艺术水平展示的空间和平台,让优秀的武戏学生在国家演出平台上脱颖而出,让全国人民和专家共同检验武戏人才的培养成果,推动武戏创作演出的“高峰”,力争打造戏曲行业竞赛的标志性品牌。
聚焦人才培养 研讨武戏传承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孙若风,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院长巴图,学院老教授马玉璋、宋丹菊出席了23日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国戏曲院校教学成果展演(武生、武旦、武净、武丑)(北京站)”研讨会。
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理事单位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无锡文化艺术学校、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烟台艺术学校、漳州艺术学校、海南文化艺术学校、金华艺术学校、嵊州越剧艺术学校、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洛阳文化艺术学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19所戏曲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们参加了会议。学院党政相关部门领导,以及京剧系、表演系、体育部的相关负责人、学院武戏教师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文化报》、《中国戏剧》、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咚咚锵中华戏曲网等各大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会议由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秘书长,中国戏曲学院艺术实践管理处处长张尧主持。
本次研讨会以“戏曲紧缺行当人才培养与学校教育”“戏曲武戏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武戏功法训练及教材”“武戏演员训练的损伤及康复”为主题。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理事长巴图在发言中指出,武戏演员成材不易,很多骨子老戏更是难学难工。这些弥足珍贵的独门绝艺,因技艺的传承繁难严苛而导致鲜见舞台、几近失传。本次展演的实施集中在“绝艺”丰富的武生、武旦、武净、武丑四个行当,能够很好地在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最大程度地保留和传承技艺,是符合传统戏曲艺术发展规律的重要举措。重视武戏、振兴武戏、弘扬武德,戏曲院校责无旁贷。巴图院长提出,我们围绕武戏紧缺行当要开展摸底工程,紧瞄院团需求,有的放矢地培养武戏稀缺人才;积极开展挖掘和整理武戏骨子老戏工程,延请名师,创新编排;在人才培养中完善学校培养、师徒传承、院团传习,家族传承的四种模式;加强同院团的紧密联系,学演结合,以学促演;加强对武戏的理论研究,研究武戏演员特殊的精神品质,坚忍不拔的武戏精神,武戏传承不仅是技能的传承,还要研究它的规律性、特殊性,以理论的头脑来支配技能的展示,希望兄弟院校风雨同舟,共同为戏曲艺术的新时代而共同努力。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孙若风对我院在推进全国戏曲教育成果展演中体现的扎实、稳健的工作成绩表示了肯定。孙司长指出,由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中宣部四部委联合发文制定《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文化部从十个方面贯彻落实该文件。夯实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基础,完善戏曲表演专业指导性标准,指导学校制订戏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推广优秀京剧剧目教材;推广剧目驱动教,学,演相结合,以及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指导院团和学校共同制定戏曲专业学生实习条例;制定戏曲专业教师资格标准;继续做好名家传戏工作;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家成立大师工作室;鼓励学生参加院团实习,戏曲进校园,进社区演出。孙司长希望能充分利用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的优势,搭建戏曲艺术的展示平台,全面提升戏曲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出人、出戏、出成果。当文化自信成为社会理念,文化装备成为国家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人前景广阔、大有所为。
著名宋派武旦传承人宋丹菊教授认为,武戏演员艺术生涯短,训练又很艰苦,加上院团不重视是武戏衰退的主要原因。武戏演员除了刻苦训练技艺,更要用理论丰富头脑、塑造人物。马玉璋教授则认为要进行尖子武戏演员培养,培养领军人才。在招生、培养过程中发现人才,因材施教。中专教学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教学一定要规范、严谨,能让学生终生受益。两位老先生用自己毕生的从艺、从教经历,为全体人员上了生动的一课。
全体与会人员就武戏的传承和发展展开热烈讨论。表演系王绍军主任认为院校要与院团联合,留人才、给舞台,培育年轻观众,不断搭建展演平台。京剧系舒桐主任认为武戏的传承发展,学校教育责无旁贷,中专教学要规范、扎实,对武戏的传统剧目要挖掘和整理,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学院体育部主任王志苹副教授就武戏演员训练的损伤及康复开展专题发言,拓展了武戏研究的领域,为武戏演员运动损伤的康复和治疗提供科学的手段支撑。中国戏曲教育联盟各院校与会老师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办得非常及时,对于稀缺行当的人才培养起到了鼓励、助推作用。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一是武戏人才的全面培养不能只重武功技巧,不重唱念功底;二是武戏演员的基本功还需不断提升、加强;三是武戏剧目有待进一步挖掘、丰富;四是武戏技术技巧有待进一步规范、提高。
学院党委书记龚裕做总结发言。龚裕书记感谢国家艺术基金对此次戏曲展演活动的大力支持。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龚裕书记寄希望于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的全体理事单位,紧密团结,抱团取暖,共同迎接戏曲教育的春天。
本项目的各项活动充分调动了全国各戏曲院校的积极性,作为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和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的理事长单位,中国戏曲学院在文化部的指导下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展演项目,在国家资金支持下,通过科学有效的遴选和专家评审,遴选、支持优秀的各类在校武戏学生参与“全国戏曲院校优秀教学成果展演(武生、武旦、武净、武丑)”活动,已经完成湖北站、北京站的演出,将于明年五月登陆上海,向上海人民展示全国戏曲教育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