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文化部非遗司山西长治非遗剧种培训班顺利结业

11月22日下午,文化部非遗司山西长治非遗剧种培训班结业汇报在综合楼多功能厅举行。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非遗管理处干部赵冰心、艺术司戏剧处干部王学锋、山西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李伦、山西省长治市文化局局长杨建平、非遗中心主任王新普、长子县文化局局长李照楠、屯留县文化局局长杨秀红;我院党委书记龚裕、院长巴图、党院办主任冀志刚、表演系主任王绍军、教务处副处长张文振、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王莹、表演系党总书记董昕以及授课老师共同观看了演出。汇报共计十六个节目,其中包括身段组合、把子、剧目片段、角色创造等。

汇报结束后,在报告厅举行了该班的结业典礼,表演系主任王绍军担任主持。山西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李伦代表文化厅向培训班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还特别感谢文化部和我院的各位领导、老师为山西戏曲文化事业付出的辛勤努力。他表示,开展长治非遗剧种培训班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政策的有利举措,同时也是山西省非遗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学员们今后继续聚精会神抓学习,一心一意练内功,同时深入思考、相互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山西省长治市文化局局长杨建平表示,看到学员们一个月集中培训的成果,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以说是受益终生。这些成果都是学院各位老师辛勤工作的结果。希望在座的各位学员不忘初心,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理念,充分的、科学的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为长治的传统戏曲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希望国戏能为长治的戏曲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我院资深教授李文才表示,山西文化底蕴丰厚、剧种众多,很多的京剧剧目都是从山西的剧种移植而来。作为戏曲大省,一直受到文化部的重视和关注,此次培训班就是很好地印证。此次培训,课程丰富,涵盖了唱、念、做、打等实践课程以及大量的理论类课程,使得学员们有了全方面的进步。李老师还表示,在古稀之年愿意为戏曲事业特别是非遗剧种传承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表演系主任王绍军教授指出,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是对十九大精神的有力践行,也是文化部领导对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以及基层院团关注和关照的具体成果的体现。在办班的过程中我们努力贯彻文化部项部长提出的“增学养、拓眼界、强基础”九字方针,精心设计课程,通过今天的汇报可以看出学员们已经“旧貌变新颜”。王主任希望学员们能够将培训期间吸取的艺术养料、开拓的艺术视野,变成精美的艺术作品回馈社会。王主任还表示,我们将把所有学员的心得编辑成册,梳理、总结好培训班的教学经验,为将来的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

巴图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此次培训班的成功开办,使得共和国非遗事业的最高领导机构和最基层的戏曲院团在国戏有了历史性的交集。此次培训是重要的文化事件,不仅体现了文化部对中国戏曲学院办学的重托,也体现了文化部对于基层演员职业成长的一种期许。巴院长表示,通过今天的汇报,看到大家技艺、气质以及各方面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此次培训即将结束,但希望这仅是一个逗号,成为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希望大家将学习延续下去。更希望此次培训班,能够为振兴全国的戏曲事业提供一种思考、样板和示范。

王晨阳副司长作了重要讲话。他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是文化的多样性,这种遗产不仅仅在我们手上,更在人民的身上,在百姓的心中。正是因为他们多样化的需求,所以文化才有更为丰富的呈现形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一是保持其根基,即不忘本来。另一方面就是要不断提升表演能力,提升创造力,这样非遗才能够传承下去。非遗的定义里面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历史和自然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的过程”这样的内容。通过今天的汇报,看到大家角色创造课的成果展示很欣喜,应该继续深入去挖掘,用传统文化,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表现出来,唱给人民大众去听,让人民大众去欣赏。王司长感谢学院为此次培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希望这个班能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同时希望国戏可以对参训的团体给予持续的指导,并要求学员们学以致用,回到当地为人民大众更好的服务。

该班班主任、表演系教师蒋洪广对学员们一个月来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该班学员代表冯立斌和史彩虹也做了精彩发言。

此次我院受文化部委托,举办县(市)级戏曲剧团非遗传承人试点研修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表演系将继续拓展办学途径,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搭建社会平台,有力夯实并推动多剧种的办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