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举办学术讲座

2017年12月14日下午,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在图书馆五楼小报告厅成功举行了“戏曲中青年学者论坛”开坛第一讲。

2013年成立的“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是中国戏曲学院首个获批的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地首席专家为傅谨教授,基地主任为冉常建副院长,海震教授和吴新苗副教授为基地副主任。为了进一步完善基地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基地计划举办“戏曲中青年学者论坛”系列活动,主讲人以研究基地项目负责人为主,适当聘请若干校外著名戏曲专家,向我院有在研项目的课题负责人、中青年教师以及有兴趣的研究生、本科生,介绍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以推动研究基地在研课题的有序进行。本次活动是系列活动的第一次,主讲人为人民大学“杰出学者”谷曙光教授,由傅谨教授点评,海震教授主持。海震教授介绍了青年才俊谷曙光在京剧文献史料、梅兰芳研究、京剧唱片、唐宋文学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也高度肯定了谷曙光教授在论文选题和文字表达上的过人之处,希望在场的老师同学们抓住机会,向其取经学习。

谷曙光教授做了题为《梨园文献与古典戏曲研究的重心下移》的报告,他梳理了百余年来戏曲研究的状况,认为无论观念如何更新、方法如何多变,材料都是根本,因此文献是学术研究的基础;“非奏之场上不为功”是戏曲的独特之处,所以戏曲文献与文学文献有所不同,应重视文、音、图、像、档等多种类型的文献,因此他提出“梨园文献”的概念,试图从文献角度沟通并调和案头与场上的关系;他认为海量近代戏曲文献的呈现、古今学者的不同特点、国家社会的整体外部环境、学科谱系内部发展的要求、戏曲研究的不平衡格局等原因,综合导致了目前戏曲研究重心“向后”“向下”“向外”(廖可斌教授语)转移。此外,谷曙光教授也介绍了自己对梨园花谱、优伶日常生活、梅兰芳等领域的关注与研究。

傅谨教授点评时,介绍了目前“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的基本情况,并评价谷曙光教授是“国内青年学者的翘楚”。他强调,戏曲研究重心的下移是清晰可见的趋势,各个地方剧种包括濒危剧种受到重视都是重心下移的表现,而这种现象背后的动力还可深入挖掘。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批学者就已经开始转向,注重对戏曲舞台艺术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注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加上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的运用等,都是导致戏曲研究重心下移的重要原因。

在互动环节,我院师生积极提问,交流碰撞,反响强烈,都表示受益匪浅,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多举办。

此次活动,增强了学院学术气氛,调动了教师科研工作热情,也受到了巴院长的重视。希望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能够聚拢科研力量,孵化出新的科研项目,从而逐渐实现学院教学、科研、演出三轮驱动共同发展的总体办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