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我们一起走过
不知不觉间,2018年已然走完,我们迎来了全新的2019年。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国戏曲高等教育40周年,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文艺方针,按照党中央和北京市的部署,推进学院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和“十三五”各项发展任务,以提高戏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推进“三个中心”建设,强化学院在全国戏曲教育领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这一年,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国戏落地生根;以第一轮校内巡察整改为契机,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主线,以抓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性教育,拓展院系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形式,将专题学习培训班与赴山东临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等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相结合,院内理论培训与院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中层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决策水平,汇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这一年,我们立足根本,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一流专业建设,推荐《白蛇传》《伍子胥》两出剧目的参演学生参评第29届白玉兰戏剧表演奖·新人主角奖和新人配角奖,体现出我院始终坚持的“礼敬传统、出人出戏、传承有自、接续有根”的办学特色;参加第二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扩大国戏人才培养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8青春国戏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一流专业建设汇报演出”系列演出唱响长安大戏院,展示京剧系一流专业的风采,检验了京剧系人才培养的成果;首次受邀参加第七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专场演出,展示我院昆曲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水平;“国戏昆大班”开班,有规模地培养新时代昆曲传承群体,探索新时代昆曲教育模式;北京市高校分类发展工作考察组进校指导工作,为学院的发展建设“把脉会诊”;举办万瑞兴先生京剧作品演唱会,致敬万先生之于中国京剧事业杰出贡献的同时,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京剧演唱艺术大餐及程派艺术教学成果展示盛宴;我院硕士学位授权点评审工作顺利完成,有助学院的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更上一层楼;我院副院长冉常建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从提升戏曲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戏学子在各大学科、专业竞赛中屡创佳绩,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梨花杯”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演、第二届中国京胡演奏展演、第五届中国大学生粉画作品展、第九届华北五省市舞蹈大赛、杭州诗词大会、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比等诸多大赛荣誉。
这一年,我们致力当前,不断加快内涵式发展。资源共享搭平台,指导共建促发展,我院与中央民族大学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共享机制,着力推动我院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我院与北师大共建“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全面提升我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水平和实力。主动服务地方和行业,密切与地方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国内先后与河南省越调剧团、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与山东省滨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戏曲进校园师资培训基地;与湖南省文联、江西省文化厅、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土默特右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拓展戏曲艺术创新实践,为学院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
这一年,我们饮水思源,举办多场纪念活动。认真总结学院本科人才培养40年经验,总结继承先辈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纪念戏曲高等教育发生历史性变化的40年。以“重温校戏、回顾校史、缅怀校长”为主题,举办"纪念首任校长田汉诞辰120周年,回眸校戏《白蛇传》"专题展映;纪念我院首任校长田汉先生诞辰120周年馆藏文献专题展;召开纪念首任校长田汉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办纪念田汉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演出,以丰硕的师资队伍建设成果和人才培养成果告慰先贤,为首都观众奉上了一席视听盛宴;举办“戏曲高等教育四十年暨纪念史若虚校长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纪念萧长华先生诞辰140周年研讨会暨全国京剧文丑中青年高端人才研习班结业仪式,回顾和总结老校长们的戏曲教育思想、戏曲管理思想和戏曲创作艺术,缅怀戏校创设者们的丰功伟绩,总结新中国戏曲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经验,为办好新时代的戏曲高等教育、赓续戏曲艺术和弘扬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
这一年,我们主办承办各类学术演出活动,将国戏名片做大做强。承担国家使命,承办新年戏曲晚会,可谓小学校,大责任;承办全国京剧文丑中青年高端人才研习班,为戏曲艺术的学校教育、院团传习和师徒传承三者有机结合提供有益的育才经验;积极参与国家戏曲“像音像”工程,对促进京剧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举办“薪火传程——张火丁京剧程派艺术研习班经典剧目折子戏专场”演出,展示张火丁程派艺术研习班传承成果;举办“2018北京·中国弓弦艺术节”,搭建综合交流平台,展示与交流民族弓弦艺术的独特风采和魅力;举办“戏曲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进行翻译方向的凝练和翻译理论的总结,将戏曲翻译从理论到实践层面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承办“京剧叶派小生艺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实现了师徒传承培养与学院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传承经典的一次全新尝试;主办2018中国戏曲评论高峰论坛,共同搭建戏剧影视学学科的理论和评论平台;举办2018年海峡两岸戏曲高峰论坛,推动海峡两岸戏曲发展的新局面;主办首届全国动漫戏曲人才高研班,推动戏曲与动漫的融合创新;举办多剧种教学研讨会,总结多剧种人才培养模式及与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办学的经验;举办首届大运河文化带省市戏曲非遗传承人研修班,积极探索和实践非遗传承保护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培养更多更为优秀的戏曲精英人才;召开第五届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术论坛,探讨传统的戏曲艺术如何引领时代、实现当代的价值;举办“戏曲新编历史剧创作学术研讨会”,对新编历史剧的创作、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开展艺术名家领读经典活动,提高大学思政课的感染力、吸引力;主办第九届全国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研讨会,交流思政课改革与建设的成果,为全国艺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主办第四届戏曲文化传播与发展论坛“面向新时代的戏曲教育”主题研讨会,邀请社会各界共同为戏曲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提出策略。
这一年,我们积极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承办文化和旅游部戏曲艺术人才“千人计划”高级研修班,培养戏曲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评论骨干人才;完成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促进文化传承赓续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承办第三届全国“梨花杯”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优秀青少年戏曲人才;亮相“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千名学生戏曲合唱、戏曲专场演出、传统音乐演出绽放园博园,用精彩纷呈的表演共同弘扬中国梦、传递中华魂、演绎戏曲情;连续举办九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社会影响广泛;响应教育部扩大“一带一路”国家间教育领域合作交流的倡议,我院首家海外教学实践基地落户新加坡;学院与英国奥斯特大学签署五年合作备忘录,逐步形成两校间教育合作良好态势,共同推动人才联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我院师生赴美国、英国、新加坡、瑞典、韩国、柬埔寨等国家参加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扩大我院国际文化交流的范围,展现中国戏曲文化的艺术魅力;参加第三届世界戏剧教育大会暨第五届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加强了中日韩三国戏剧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导演系青马班携《永恒的信仰》登上中国教育电视台春晚舞台,展示我院学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优良风貌;研究生康晓琳、吴孟怡入选第二期北京高校博士生宣讲团讲师,致力为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作出贡献。
上述成绩的取得,凝结的是国戏人的心血和汗水,彰显的是国戏人用行动诠释的“坚忍不拔、孜孜以求、始终以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国戏精神”。2019,我们将迎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学工作水平;2019,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国戏所走过的足迹,与伟大祖国70周年的发展之路紧密相联。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总结办学经验,凝聚多方力量,展示国戏成就,促进国戏发展。回顾过去,国戏的发展令我们欣慰和自豪;展望未来,发展目标与社会厚望更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2019年岁首,站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回顾2018一起走过的温暖时光,期待共同走过更加精彩的2019!
开展“艺术名家领读经典”活动——2018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蓉蓉主讲《坚定文化自信、攀登艺术高峰、演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思政课;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宋飞教授作题为“民族音乐与文化复兴——音乐中的家国情怀”的授课;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孙毓敏孙毓敏讲授“京剧入门欣赏——我对京剧艺术的审美理解和粗浅认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冯远征讲述《坚持是梦想的捷径》。艺术名家与同学们分享对表演艺术的感悟、亲历解读和展示表演让艺术与思政的碰撞擦出了理论之光,点燃了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激情与热情,诠释了在艺术创作和表演中正确导向和人文情怀的重要意义。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启动——该项目针对“如何把传统戏曲教育与现代教育体制的优势相结合”这一重大课题,通过《戏曲人才培养文献收集与研究》、《戏曲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和《戏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这三个子课题,能对戏曲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一次多方位的立体研究,在提升戏曲人才培养质量的方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舞台美术系师生参加2018美国剧场技术学会年度会议暨展览——3月,舞台美术系曹林教授、秦文宝副教授、青年教师付华彬及五名舞台美术系本、硕在读学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USITT作为国际顶尖舞美团体的机构联盟,每年都在美国举办一次声势浩大的舞美艺术创作、舞台科技应用,新产品新科技、并为美国本土艺术院校在读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平台,自2016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邀请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学生参展。
文化和旅游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 高级研修班有序推进——5月,文化和旅游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2017年高级研修班结业典礼在我院举行。一年来,高研班的学员们不负众望,用优异成绩谱写了千人计划的生动故事。编剧班有19部作品获得国家级优秀剧本创作扶持项目,30部作品获得国家级(全国性)奖项,25部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9部作品获得省级优秀剧本创作扶持项目,62部作品获得省级奖项或学术发表。作曲班创作的剧目共有60多部,剧种涉及京剧、评剧、豫剧、越剧、秦腔、川剧、粤剧、藏戏等27个剧种。导演班的李卓群、张树萍、梁成安、熊剑,舞美班的杨元利、蔡文辉,评论班的崔宁、罗丽、王晓菁都是本届学员的突出代表。7月,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高级研修班开班。
加强一流专业建设 推出“科里红”人才——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携《白蛇传》《伍子胥》亮相上海——5月19、20日,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携教学成果展演剧目《白蛇传》《伍子胥》亮相周信芳戏剧空间,完成了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的首次京外汇演,同时亦推荐两出剧目的参演学生参评第29届白玉兰戏剧表演奖·新人主角奖和新人配角奖,践行培养“科里红”人才的目标,扩大国戏人才培养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次推出的两本大戏,对演员的唱念做表综合艺术表现能力的要求相当高。值得一提的是,京剧本科生在读期间独立完成全本大戏,并参与全国性的行业奖项竞争是近年来少有的。
“国戏昆大班”开班——2018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和北方昆曲剧院领导的大力推动下,国戏昆大班隆重开办。9月25日,表演系2018级昆曲大班开班仪式在我院举行。在未来四年,学院将依靠各方专家,体现学校教育优势,集中办学资源,高平台运行,高规格育人,打开大门,贯通学校与政府、社会、院团、师徒传承,柔性引进优秀师资,实现大、中专教育的有序衔接,实现学校教育与院团需求的有效衔接,坚持学院“四位一体”办学传统,努力完善学院昆曲学科和专业体系,加强昆曲剧目教学体系、基功训练体系、实践和演出体系、资料文献和剧种研究体系建设。
我院首家海外教学实践基地落户新加坡——5月31日,我院和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的签约、授牌仪式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行。这是我院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教学实践基地,是我院积极探索推进戏曲的海外传播与交流的一个创举,是我院推进合作办学、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的一件重要工作,也是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的一项重大互动。
开展“纪念田汉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2018年是我国著名戏曲教育家、戏曲剧作家,中国戏曲学院前身——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首任校长田汉先生诞辰120周年,中国戏曲学院举办学术研讨会、纪念演出、馆藏文献专题展览等一系列活动,以表达对先贤的追思、研学与传承。
举办“戏曲高等教育四十年暨纪念史若虚校长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2018年适逢史若虚校长诞辰一百周年,同时亦是中国戏曲高等教育四十年,为缅怀史若虚校长为当代戏曲教育做出的杰出贡献,总结继承先辈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10月19日,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戏曲研究所承办的“戏曲高等教育四十年暨纪念史若虚校长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学院隆重召开。
隆重举行纪念萧长华先生诞辰140周年研讨会暨全国京剧文丑中青年高端人才研习班结业仪式——2018年10月28日,我院隆重举行纪念萧长华先生诞辰140周年研讨会暨全国京剧文丑中青年高端人才研习班结业仪式。共同回望、再次体味老校长的“初心”的伟大力量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缅怀戏校创设者们的丰功伟绩。
“2018北京·中国弓弦艺术节”精彩上演—— 2018年11月18日,“2018北京·中国弓弦艺术节”在中国戏曲学院圆满落幕。本届弓弦艺术节以“戏乐共生 源远流长”为主题,搭建集戏曲、曲艺、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平台,集中呈现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和来自全国大江南北的戏曲剧团与非物遗传承人演奏的传统戏曲主弦音乐,以及根据戏曲、曲艺声腔曲调改编、创作的作品,同时聚集各方专家,围绕“戏乐共生”的主题,从不同方面研讨中国民族弓弦艺术的发展。
举办2018中国戏曲评论高峰论坛暨《中国戏曲评论》首发式——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召开2018年度中国戏曲评论高峰论坛,并举行《中国戏曲评论(2015)》《中国戏曲评论(2016)》首发式。出版《中国戏曲评论》是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在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扶持下开展的科研项目,以编纂年度内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实践为主要内容,总结戏曲国家政策、创作演出、表导演艺术、舞台美术、多媒体传播和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力图打造中国戏曲艺术年度发展的风向标,为国家的戏曲艺术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第九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圆满落幕——12月3日,第九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颁奖晚会在我院举行。本届大赛历时四个月,参赛总人数逾6000人。其中,表演类参赛作品突破700个,绘画类参赛作品达到1900幅,器乐类参赛曲目达到18个(集体)。
承办2019年新年戏曲晚会——承办新年戏曲晚会,体现了国家对戏曲教育的特殊重视,是学院向社会展示戏曲人状态的历史机会,国戏人“用行动、用意志、用坚韧”讲述2018年中最精彩的国戏故事。以学院团队为基础,集中全国戏曲创作、演出力量通力协作,圆满地完成了这项国家使命。通过晚会的创意、创作和实践,使学院不断完善自身,不断锤炼队伍,在承办新年戏曲晚会过程中,努力实现承担国家使命与人才培养、戏曲研究、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
师生获得各类荣誉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巴图教授、舒桐教授、年金鹏教授、李亚莉副教授、徐小刚副教授等完成的成果《发挥行业特色大学优势,培育京剧武戏尖端人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喜获四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分别为:巴图、舒桐、年金鹏、李亚莉、徐小刚等人完成的成果《发挥行业特色大学优势,培育京剧武戏尖端人才》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马路、李威、曹林、党宁、刘小庆等人完成的《戏曲舞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应用》;谢振强、牛长虹、沈鹏飞、陈建忠、马骏等人完成的《从“零件教学”到“成品教学”的创新实践》;姚志强、何燕漪、肖艳杰等人完成的《服务国家传统文化复兴战略,构建戏曲人才培养与人口培育体系的协同创新发展》获得二等奖。
“共谱十九大赞歌,开启新时代梦想”活动优秀组织奖——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共谱十九大赞歌,开启新时代梦想”主题创作活动,在参赛的北京市高校中共有10所院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我院获此殊荣,部分参赛同学获得奖项。
2017年北京“高创计划” 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冉常建教授入选2017年“高创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
2017年北京“高创计划”教学名师——马路教授入选2017年北京“高创计划”教学名师,成为继谢柏梁教授、李威教授之后我院入选的第三位“高创计划”教学名师。
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度剧本孵化计划——在文旅部公布的2017年度戏曲剧本孵化计划的16项支持项目中,“千人计划”高级人才编剧班与评论班的学员再获佳绩,以8部大戏入选的骄人成绩,赢得了戏曲界的赞许。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工作先进集体——我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被评为2017年度工作先进集体。
2018年“北京市师德先锋”——表演系教师李艳华、附中教师彭晓亮获“北京市师德先锋”荣誉称号。
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京剧系教师李艳艳荣获第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
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京剧系教师李亚莉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荣誉称号。
原创大戏《翦氏夫人》喜获三连冠——二级教授谢柏梁的大型原创北京曲剧音乐剧《翦氏夫人》,继获得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支持之后,又获得北京市精品工程重点项目。
三名老艺术家入选2018年度“名家传戏”工程——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18年度“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入选名单,我院陈国卿、杨长秀、江长春3名老艺术家入选“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
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优秀主题教育活动”评选——我院“关工委”选送的“由我院离退休老专家、老教授,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国戏故事,传承戏曲艺术”主题教育活动,荣获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优秀主题教育活动”评选三等奖。
四团队入选“双百行动计划”市级团队名单——我院推荐的2个青年教师社会调研团队和2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入选。导演系黄迎老师负责的项目《“双百发展计划”—评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音乐系任宏老师负责的项目《北京戏曲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调研》入选市级青年教师社会调研团队;戏文系2016级学生杨凯月负责的项目《中国戏曲学院赴西柏坡大学生社会实践》、新媒体艺术系2015级学生赵亮负责的项目《2018“中国寻根之旅·魅力北京”戏曲营》入选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
第九届华北五省市舞蹈大赛——由舞蹈专业2016级本科生张明珠表演,教师姜倩、董梦克、研究生彭莹共同编导的独舞《思凡•春怀》荣获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由舞蹈专业研究生杨悦婷、2015级本科生张恒、段汝彬、许卓、曲春阳、叶可君等表演,教师李丽宏、江冰编导的群舞《新•贵妃醉酒》荣获表演二等奖、创作一等奖。
“第二届中国京胡演奏展演”——京剧系京胡专业学生张一平(研究生)、李颖、张佳芸、袁明钰、陆嘉澍、刘建良等6人获金奖,王艳、仇朝煦、张悦鸣等3人获银奖,苏子翰获铜奖,斩获奖项居所有参赛专业院团、院校之冠;中国戏曲学院还获得了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组织奖”。
“2017年度粉画艺术网‘网上画廊’优秀作品展”——新媒体艺术系2015级研究生黄梦晨的作品《静物》获得最佳静物奖,2016级研究生翟长锋的作品《石膏静物》获得优秀奖。
第五届中国大学生粉画作品展——新媒体艺术系2016级研究生翟长锋作品《十三妹戏装》获得入围奖,2017级研究生郑墨涵作品《石膏与戏服》获得优秀奖。
2018北京艺术毕业季“全国百校联展”及“首届非遗创新设计大赛”——新媒体艺术系2014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刘志鹏的作品《傲灵斗艳》获得“视觉传达作品”组二等奖、201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林观星的作品《北京城市传说的故事》获得“造型艺术作品”组三等奖、201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王鹏飞的作品《霸王别姬》获得“文创设计作品”组三等奖。
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比中获奖——音乐系研究生研究生李文杰的论文荣获硕士组三等奖(指导教师:李晓天),本科生唐一丹的论文获得本科组二等奖(指导教师:任宏)。
第十五届“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大赛——新媒体艺术系学生郭永志与张毅霞喜获“金奖”和“银奖”(指导教师:杨洋),同时新媒体艺术系也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全国大学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报宣传画 征集大赛”——我院学生的作品在256所参赛高校、2562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共有一人获得一等奖, 二人获得二等奖, 三人获得三奖。除上述奖项外,在本次大赛中我院共有26人获得优秀奖,33人获得入围奖。
第五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宣传画奖——舞台美术系2017级易文静同学的宣传画作品在此次活动中获奖。
教育部研究生创新大赛二等奖——新媒体艺术系胡佳琳、马文茜、张淑、翟长锋四名研究生组成的创作团队作品“《锵锵熊》概念APP”获得了二等奖 (指导教师:谭铁志、杨洋)。
两名研究生入选第二期北京高校博士生宣讲团讲师——2018年11月,市委教工委面向北京高校在读博士研究生(及优秀硕士研究生)公开选拔100名左右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表达能力突出的北京高校研究生党员骨干组建第二期博士生宣讲团。继2017年导演系2016级研究生饶骞入选第一期北京高校博士宣讲团讲师后,今年表演系2017级研究生康晓琳,京剧系2018级研究生吴孟怡再次入选第二期博士宣讲团。
“2018·全国艺术管理学生创意策划竞赛”——国际文化交流系选送的本科生创意策划项目“戏语计划”荣获铜奖。
“辉煌四十载逐梦新时代”首都高校大学生阅读演讲比赛——导演系2018级本科生蒋凡生荣获三等奖。
第七届北京市麦动新声高校主持人挑战赛——国际文化交流系2018级本科生纪千贺和导演系2018级本科生蒋凡生分获第一名和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