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京剧流派人才培养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京剧系喜获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两项资助

2018年12月,由京剧系武旦专业教师李亚莉主持的《京剧武旦(阎派)表演人才培养》和由京剧系京胡专业教师叶光主持的《京剧京胡演奏人才培养》两个项目获得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两项资助。

国家艺术基金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由于其规格高标、审核严格并且对项目成果要求全面系统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各大院校、院团和科研机构在艺术方面开展科研工作的最高级别努力方向。京剧系近年来在注重日常教学工作和演出实践工作开展的同时,也非常关注科研工作的发展和教师梯队科研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多次荣获国家级/北京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等荣誉,并获得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专业、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等特色项目的资助。凭借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京剧系今年终于获得更高级别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而且是在同类项目中唯一获得两项资助的申报主体,较好地体现了学院在科研工作方面倾注的大量心血和京剧系脚踏实地、不断提升科研能力而做出的努力。

此次项目申报从2018年2月《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公布开始,京剧系便密切关注;5月份开始组织申报;经过项目分组、专家抽取、网上初评流程,11月项目负责人参加复评工作,面对评审专家组进行项目阐述、接受全方位的意见和建议。在漫长的申报过程中,院领导非常关注京剧系项目申报工作的进展,多次与京剧系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开展深度对谈,力求选题具备必要性、前端性,并对未来工作开展的可行性、持续性提出建议和要求。

自2016年起,中宣部、文旅部就对我院今后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重要战略性部署:未来发展的重点要落实在京剧流派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工作上。此次获批的两个项目都是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不仅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国戏曲学院的教学和实践特色,而且还能够直观体现京剧流派艺术人才的培养成果。其中李亚莉老师担任负责人的《京剧武旦(阎派)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基于京剧系武戏人才培养工作结出的累累硕果提出更实际、更紧迫的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将系统地培养京剧阎派武旦高端表演人才,改善全国各地武戏人才缺失的现状;2019年项目实施期间,恰逢阎世善先生诞辰100周年,京剧系将在阎派武旦人才培养工作圆满完成之际,召开“纪念阎世善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项目成果总结会。叶光老师担任负责人的《京剧京胡演奏人才培养》项目则旨在帮助全国各大院团、院校的京剧演奏、伴奏人才全面提高个人技能,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京剧器乐演奏、伴奏技巧,掌握丰富的剧目、曲目、选段,成长为擅长多出经典流派剧目、适应多样艺术风格的全面型高精尖京胡演奏和伴奏人才。这两个项目的特色和实施重点,都是遍请名师,在学院个人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两方面齐头并进,挖掘出前辈艺术家的“私房菜”倾囊相授,以起到薪火相传、代代不息的“传帮带”作用,最大程度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成功立项,将有效激发京剧系教师的学术热情。项目实施过程中,京剧系不仅会在学院的支持和关怀下,不断搭建高水平研究平台,稳步提升戏曲人才培养质量;更要勠力同心、秉承“一颗菜”的国戏精神,将此次两项戏曲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果,作为献给即将来临的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的艺术讴歌和文化礼赞;更将持之以恒地奋斗和努力下去,把这份专属国戏人的成果,作为2020年中国戏曲学院成立70周年的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