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弦齐歌不忘初心 欢聚一堂再叙使命——2019•北京中国弓弦艺术节圆满落幕
2019年是个值得全国人民铭记的年份,国庆期间的激荡人心的为国庆生系列活动余温未降,在初冬的阳光明媚中,中国戏曲学院又迎来了“2019·北京中国弓弦艺术节”的召开,来自全国的弓弦艺术表演者与学者们齐聚我院,用特殊的方式,续写祝福祖国生日的华章,呈现戏乐交辉的精彩时刻。
13日晚的大剧场座无虚席,艺术节开幕音乐会《弦歌中华》在大剧场拉开帷幕,院党委书记龚裕作开场致辞。
龚裕书记在致辞中谈到,本次弓弦艺术节以“弦奏华章 戏乐交辉”为主题,包括有系列音乐会、民族弓弦乐器传承体验教学公开课、以四胡表演艺术为专题的特色讲座、以“戏乐主弦”为主要关注点的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这对于人才培养、艺术实践、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龚裕书记谈到,艺术节系列活动以中国民族弓弦艺术的戏乐传统及其传承变迁为主线,在多视角、多维度展示的交流活动中,集中关注并展示戏曲主弦、戏乐创编、胡琴演奏的艺术实践和教学成果,同时关注戏曲琴师与主弦人才培养、艺术传承等相关议题,在更宽的文化、艺术视界及教学实践中为中国弓弦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开幕式音乐会的十首作品依次奏响:我院青年学子的二胡与钢琴《我和我的祖国》、二胡比赛金钟奖获得者马可、谭蔚、黄晓晴、刘宇的《雪山塑魂》、来自内蒙古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团队的《牧马青年》《草原连着北京》、空政文工团的邓建栋的二胡独奏《洪湖主题随想曲》、著名二胡演奏家许讲德携四位已然是高校教授的高徒带来的二胡齐奏《金珠玛米赞》、我院京剧系王彩云教授的京胡与乐队《芦沟醒狮》、音乐系牛长虹教授的板胡与乐队《红军哥哥回来了》、宋飞教授的二胡与乐队《逐梦——希望田野中国梦想》,以及由宋飞、牛长虹、王彩云三位教授领奏,我院音乐系民族管弦乐团协奏的《我的祖国》。演出曲目的安排充分体现出本场音乐会的核心内涵,即以音乐讲述民族兴衰历史、凝聚民族精神、抒发民族情怀、讴歌祖国美好山河,坚定的踏上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这场音乐会也成为我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中的亮点与重点。
14日晚的《戏彩弦风》——戏曲主弦专场音乐会由艺术实践管理处处长张尧作学术导聆,分别展示了北京曲剧、唐剧、评剧、晋剧、锡剧、绍剧、粤剧、吕剧中的弓弦乐器的风采,用胡琴音乐带领观众领略祖国大江南北的戏曲艺术。开场奏响的是由周春元、刘海青、刘锡川与何冬梅带来的京韵大鼓中的传统唱段“丑末寅初”与北京曲剧单弦牌子曲联奏,十足的京腔京韵,耳熟能详的旋律曲调引起了全场观众的热烈共鸣;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李保青团队的晋胡一开弓,晋剧的旋律曲调跃然耳边,《晋剧曲牌》与《晋腔晋韵》两首曲目在晋胡、二弦、三弦、四弦、司鼓与梆子的巧妙组合里,听众聆听到了浓郁的具有地域风格晋剧音乐曲调中的喜、怒、哀、乐;山东吕剧的坠琴与晋胡风格完全不同,来自山东省吕剧院的金壮、王婷婷、姜帅、黄高翔、钟祥波与裴源,带来了山东吕剧《借年》选段“相公你往这里看”、坠琴独奏《夸山东》两首乐曲,团队成员都是青年一代却能很好地把握传统与现代,曲调中透着对传统的尊重,也有着年轻人的别样幽默、诙谐、大气与率直;由无锡锡剧团的刘俊麒带领团队演绎《锡腔吴韵》《锡剧曲牌联奏》两首乐曲,在主胡与副帮的相互衬托中,琵琶、扬琴与板鼓的合力烘托,呈现出疏密相宜、浓淡相谐的江南水乡的灵秀与婉约;由唐山市唐剧团的葛庆久带领赵佳、王健与我院音乐系小乐队共同表演了唐剧《卖妙郎》选段“公爹在上听儿劝”,四胡与唱腔的互动,乐队与司鼓的烘托,展示出唱段中的刘惠英凄婉、贤惠和温顺的形象;浙江绍剧研究院的胡克钢的板胡一奏响,在绍剧【三五七】和【扬路】【二凡】的“五度相生”两首乐曲中,陕西琴腔与江南民间音乐的水**融,既有高亢激越、粗犷朴实,又不乏委婉、明亮与轻快;广东音乐曲艺团的何克宁、麦毅带领团队带来粤剧过场曲牌联奏《百花亭闹酒》、粤曲子喉独唱《文姬归汉》两首作品,在二弦与高胡乐队或演唱者的交互映衬中,粤曲与粤剧的地方性独特旋律曲调与弓弦音韵展现的淋漓尽致;由天津市艺术职业学院的董生教授带领团队带来的《评剧曲牌联奏》成为本场音乐会的压轴“大戏”,这首由评剧传统曲牌【万年欢】【小开门】【海青歌】【洞房赞】等加花、变奏、转调等多种技术融合处理而来的作品,展现了评剧特有的音韵趣味。
15日晚,《戏腔曲韵》——戏曲音乐元素创编作品专场音乐会由宋飞教授作学术导聆,由“乐道”胡琴重奏组带来的胡琴六重奏《京剧媚影》、陕西省京剧院王旭带来的二胡独奏《青衣赋》、浙江音乐学院张咏音和我院音乐系副教授梁宁带来的《绣荷包》、河南民族乐团郭民带来的二胡独奏《河南梆子腔》、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蔡霞带来的大筒独奏《天山湘女》、西安音乐学院金伟教授带来的《曲江吟》,以及宋飞教授、小提琴家刘宵共同呈现的二胡、小提琴双协奏曲《梁祝》,不断给观众带来精彩,呈现了各种弓弦乐器的多种风韵与音乐风格语言特色。尤其是二胡、小提琴双协奏曲令当晚现场以及场外聆听直播的听众赞不绝口。
16日晚,《戏韵弦歌》——中国戏曲学院师生胡琴专场音乐会,由音乐系牛长虹教授作学术导聆,九首作品分别为:“乐韵弦风”重奏组的弦乐重奏《净角的舞台》、裴若雯的板胡独奏《乱弹琴声》、音乐系青年教师邓超伦的二胡独奏《双阙》、附属中学叶强的《似有清风徐来》、刘铁山、汪慧、叶强与音乐系聂双的《五声乐话寄生草》、“新叶”胡琴重奏组的《脸谱》、戏韵组合的《杜十娘》、《老腔》,京剧系宋婷婷的京胡独奏《玉芙蓉》,以及有音乐系民族弓弦乐团首演的弓弦乐合奏《开门》。在这场音乐会当中,作品的创编、新作品的首演、学生新星的崭露头角、抑或是中青年教师的高水平展示,集中呈现出我院胡琴专业的发展水平。许多观众都反映,我院学生的演奏不仅自信、成熟且富有表现力,整体乐团的水平也有进一步的提升。
本次艺术节另设民族弓弦艺术传承体验教学公开课、专题讲座与学术研讨会。16日全天,在第一教学楼101教室,陕西府谷县文化馆二人台艺术团刘洋带领团队,为大家分享了四胡的文化特色与演奏技巧。现场,通过几名学生的教与学的互动,让在场的观众可以近距离的体会到这件富有地方风韵的四胡的个性化的演奏技法,与独特的魅力。同样是四胡,内蒙古草原上的四胡却与陕西二人台的四胡有着很大的差异。17日上午,在综合楼多功能厅里,由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的苏雅主讲,几位年过六旬、七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们助演的专题讲座《魅力多彩的蒙古族四胡》准时开场。老先生们分别来自大草原深处,有的甚至还不太会讲流利的汉语,可是当那质朴、生动、诙谐,甚至带着草原泥土气息的音乐,透过弓与弦、指与弦的磨擦、碰撞而流淌出来的时候,全场观众被深深的震撼和打动了!充分展示了来自草原的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
17日下午,在综合楼报告厅举行的专题研讨会《中国民族弓弦艺术的戏乐传统及其传承变迁》为本次艺术节拉下了帷幕。来自国内戏曲表演、民族器乐表演、传统音乐、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等领域的表演艺术家、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戏乐主弦”为集中关注点,围绕“戏曲主弦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前景”、“戏曲名角背后的琴师”与“民族弓弦乐器在戏曲、曲艺土壤中的存在与功能”三个议题开展研讨。会议由宋飞副院长主持。
学院党委对本次艺术节的演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开幕式演出作品的选择,是以表达民族兴衰的和民族情怀的作品为核心,用别样的方式来演绎、呈现出艺术家们的政治觉悟。其中,蒙古族四胡的精彩表演,能够给观众带来独特的新体验、新感受,让学生在扩展艺术视野的同时,体会到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我们对民族音乐发展的自信。长期以来,学院在发展民族音乐方面有过许多有益的努力和尝试,比如京剧系、音乐系的各种专业音乐会的开展,音乐系在戏曲乐队伴奏方面的不断创新,附属中学在京剧《霸王别姬》作器乐化编创的尝试等。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共同携手挖掘和探索民族文化的宝库,要在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
作为本次艺术节的策划者宋飞副院长也谈到,本次艺术节是中国弓弦艺术节的第七届,也是在中国戏曲学院举办的第二届。回首以往,在不断的汇集全国各地专家与学者的共同智慧的过程中,分别在表演艺术、理论研究、创作、人才培养、乐器制作等方面积累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经验。在开幕音乐会中演奏家们的深情演绎,带动全场产生出来的艺术共鸣,体现并激发了我们的爱国情怀,也激荡出深藏于内心的民族音乐自信。
研讨会上,中国音乐学院的修海林教授从史学的视角,对弓弦乐器如何进入戏曲领域、胡琴进入剧场在文场中如何取得“制音权”,以及历代主胡代表人物等方面,作有一定的阐述和梳理;国家京剧院的李祖铭先生认为戏曲乐队中使用的胡琴种类很多,演奏中要突出韵味与特色,可以在独奏与伴奏两方面都给予尝试,但在戏曲中要以“心手相应 托腔保调”为核心。国家京剧院的赵建华认为,要能在传统老戏、现代戏与新创作品演奏中做到能胜任,还要拉得相当精彩、有历史时代感,才能算得上当代称职的琴师;空政文工团的邓建栋先生对戏曲中胡琴的影响与作用、江南地区的胡琴种类繁多与发展繁盛的状况,结合自己在江苏省戏校、江苏省戏曲剧院中的求学、工作经历,以语言表达、现场技术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述,并以切身体会谈往昔在戏曲乐队演奏胡琴,对自己二胡演奏艺术生涯的重要影响。来自山东省吕剧院的马常委、浙江绍剧研究院的严晓兵、广东音乐曲艺团的何克宁、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的任维中、陕西府谷县文化馆刘洋、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的李笑秋、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蔡霞分别介绍了山东吕剧、浙江绍剧和广东粤剧、粤曲、内蒙漫瀚剧、陕西二人台、黄梅戏、湖南大筒中的主弦乐器的演奏技法、定弦、主要特色以及发展现状等。
京剧系的王彩云教授结合个人学习京胡的经历,谈及自己的体会,认为要全方位的了解京剧板鼓、唱腔等内容,吃透学通中西音乐理论,广泛关注姊妹艺术,联通独奏与伴奏的技术之路,使二者成为成就京胡演奏艺术的双翼;音乐系主任谢振强教授梳理了名角与琴师的关系,认为从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致可分为师徒、亲属、夫妻与经济依附四种。对于戏曲音乐发展,认为要在传统与当代两个层面加强力度,保存基因的同时也要拓展与新时代的融合;附中张可来副校长在发言中指出戏曲音乐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困惑、尝试与努力,强调要从多元角度培养人才,认为戏曲音乐人才培养应当满足伴奏与独奏的双重需求。长期以来,附中秉承着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艺术赏析课、艺术实践课五位一体的教学方案,如今要将戏曲音乐与民族器乐结合起来,探讨新的人才培养方式,走出新的办学之路。研讨会上,许多专家都谈到,我们回溯、探讨民族弓弦艺术与戏曲音乐人才培养的关系,集中关注戏与乐、琴师与演奏人才成长、培养的历史与现状,正是着眼于民族弓弦艺术人才培养与传承的需要,寻找到民族弓弦艺术当代发展的根与源,这也正是当代民族弓弦艺术与戏曲音乐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时需要加以关注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