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交流系邀请上海戏剧学院孙惠柱教授进行线上专题讲座
5月22日下午,国际文化交流系邀请上海戏剧学院孙惠柱教授在线上进行了名为《从演出模式看梅兰芳、斯坦尼、布莱希特三大体系——兼论戏剧如何促进文旅融合》的专题讲座。
孙惠柱教授以“演出模式”为探讨主题,以“梅兰芳、斯坦尼、布莱希特三大体系”为具体研究案例,深入剖析了不同演出体系之下演出模式的差异。孙惠柱教授在讲座中首先向国交系学生明确了演出模式中“人(剧团/剧组)”“地(剧场)”“时(场数)”三大要素的概念,随后他对“梅兰芳多戏频繁轮演模式”、“斯坦尼驻院有限长演模式”“布莱希特实验短期展演模式”三大体系之下不同演出模式中的表演程式、导演处理手法、舞台美术设计风格以及演出市场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对国交系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艺术管理相关理论知识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并且其分析中旁征博引大量百老汇、梅兰芳、周信芳、伦敦西区等具体案例,也为国交系学生了解艺术管理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的作用机制及转化过程加深了印象和开拓了思路。同时,在孙教授的讲授中,还创造性地将“演出模式”的概念向“文旅融合”的范畴引领,不仅针对我国“文旅融合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还将论述核心回归到了文旅融合的内涵——民族传统文化——戏曲上面来,通过剖析戏曲演出模式以及戏曲演出在地方持续性火热的现状,最终提出了国内当下“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内容方面从“旅”向“文”转向、演出排期方面从“场次(数量)”向“演出季”转化,演出团体管理方面从“驻场演出”向“驻院长演”转变等重要观点。讲座临近尾声,孙教授还针对国交系同学提出的戏曲海外传播现状、戏曲受众培养以及百老汇的试演模式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答疑互动。
国际文化交流系主任于建刚在讲座结束时进行了发言。于老师首先肯定了孙教授讲座中的创新性观点,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立足国交、立足学院、立足戏曲打好语言、文化、交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基础,同时要拓展视野、用比较的眼光、对话的意识来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播。他还提到,作为国交系举办的“线上讲座云交流”系列学术活动,在接下来的两周,国交系还将邀请海内外专家就传播、管理、市场等领域与广大师生进行线上交流。
孙惠柱教授开展线上讲座
孙惠柱教授与同学们进行答疑互动
于建刚主任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