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中国戏曲学院举办第二届“新时代文化传播与媒介发展”青年学者论坛

5月17日,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承办的第二届新时代文化传播与媒介发展青年学者论坛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教师在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等近四十位学者围绕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人工智能与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中国戏曲国际传播与文化IP跨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关照全球文化传播的效能、产业的创意创新、跨媒介的融合发展,为推动戏曲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贡献智慧力量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尹晓东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必将在激发中华文明新活力、构筑中国文化新形象、推动中外艺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播发展,一是要加快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应用科技创新成果和媒介发展机遇,激发内生动力。二是要分析新的观演关系和文化市场趋势,赋能戏曲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力建设。三是高校要为新时代文化传播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重要回信五周年。学校在培养好戏曲艺术传承人才,推动戏曲艺术守正创新的同时,还充分发挥戏曲艺术的精神载体的作用,着力培养“懂艺术、语言好、善沟通”的戏曲文化传播人才,用戏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国戏曲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希望中国戏曲学院搭建的青年学术交流活动能够成为海内外新锐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的广阔平台,形成更为多元的文化研究成果,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更多贡献。

主旨发言环节,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魏鹏举以《深化文化科技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题,重点分析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价值效应,新质生产力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表现,并提出要面对文化产业领域AIGC与创造力钝化等问题,正视喧兵夺主的增长范式挑战。

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政以《戏曲文化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以熊式一<王宝川>译本为例》为主题,分析戏曲文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策略,指出翻译需兼顾文化本真性与海外受众接受习惯,避免过度迎合或生硬输出。


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谭慧则以《声轨中的权力:字幕、配音与媒介政治的全球化博弈》为主题,从电影字幕与配音的文化选择切入,揭示其背后的媒介政治逻辑,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需平衡文化主权与资本扩张,构建协同合作的传播格局。


本届论坛围绕“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人工智能与文化新质生产力”“中国戏曲国际传播与文化IP跨界”等议题设置三个平行分论坛,来自多个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三十余位青年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逐一发表学术论文,进行交流互动。分论坛由艺文系副主任阙艳华、系助理郝爽、教授刘三平主持。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常委、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主任于建刚进行闭幕总结。他指出,本次研讨体现了实地调研与理论创新的结合、技术前沿与人文关怀的碰撞、本土实践与国际视野的交融,呼吁青年学者关注技术伦理、文化主权等未来议题,保持研究的前瞻性与现实关怀,推动学术成果向文化传播实践的转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活动期间,与会学者参观我校人工智能赋能戏曲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主题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