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邱乾谋
在中国戏曲学院校园里,刘雯卉是家喻户晓的“名角”。
这位大型现代豫剧《王屋山的女人》的主演,一个月前喜获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中国戏曲学院建院以来第一位荣获戏剧类最高成就奖的在校本科生。
考上国戏
圆大学梦
6月13日至17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2009级豫剧本科班学生合作演出的豫剧《穆桂英挂帅》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精彩上演。刘雯卉与同学梅喜雪、吴素真分别饰演三个场次的穆桂英,这是学校教学成果展演,也是刘雯卉告别本科学业生涯的“大戏”谢幕。
漂亮、清秀的刘雯卉,出生在河南省柘城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她的艺术人生起步有些晚,15岁才考进县戏曲培训班。不久,河南省戏曲学校招生,刘雯卉顺利考上,艺术之旅由此扬帆起航。
2000年,中专毕业的刘雯卉到河南省豫剧三团工作,但在她内心深处有个梦想——考大学。次年,刘雯卉报考河南大学,专业考试虽然通过了,但文化成绩还差不少。之后,她还想报考中国音乐学院的成人高考,但因与工作有冲突,忍痛放弃了。
刘雯卉说自己很幸运,2009年,中国戏曲学院在当地招豫剧本科班,团领导对她的求学梦给予大力支持。通过专业考试后,离高考只剩3个月了,她全力以赴学习文化课。早上5点起床,凌晨1点睡觉,100多天的坚守,她的文化成绩提高很快,最后高考成绩比“一模”提高了100多分,顺利考取了中国戏曲学院。
“人生总有遗憾。”刘雯卉说,高考时,把她从小带大的外婆去世。从考场出来,她面对着外婆的遗像悲痛万分。
30多份申请书
圆入党梦
2009级豫剧本科班是中国戏曲学院开办多剧种表演专业以来招收的第一个京外纯剧种本科班。这个班年龄跨度可达10多岁,小到“90后”,大到“70后”。1979年出生的刘雯卉,在班里排行老三。“三姐”是同学对她的昵称。
刘雯卉十分珍惜这次深造机会。大一、大二,她谢绝了一切商业演出,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后两年实践课较多,但她也从不缺课。
“别人去玩,她找老师上‘小课’。”在班级年纪最小的“90后”郭晓鹏眼里,三姐学习非常刻苦。
“三姐心细,还特会照顾人。”心直口快的舍友刘媛说,自己的衣服经常剐破,都是三姐帮着缝。
爱干净的刘雯卉,还是宿舍“保洁员”。只要她一出去演出几天,宿舍肯定脏乱一片;如果看到宿舍很干净,肯定是三姐回来了。
刘雯卉说,大学4年学习,让她收获了很多。学院正统规范的身段学习,让她在唱念做舞上更加正道,剧目课和文化课双轨并进,使她对艺术的感悟进一步提高。
勤奋、好学、谦虚、助人,刘雯卉从方方面面体现着一个党员的做人标准。“入党申请书,我写了30多份,一份比一份深刻。”刘雯卉笑着说,入党也是她在校期间的一个梦。有一年冬天,刘雯卉晚上去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为了不耽误上党课,她恳求对方提前录制。结束后,在寒冷的街边,刘雯卉等了半小时才打上车,腿脚都冻僵了。当赶到学校没耽误上党课时,刘雯卉觉得辛苦也值了。2012年,刘雯卉被批准成为预备党员。今年,她顺利转正。
刘雯卉的以身作则感染了身边的同学。“我们班非常和谐,学风好,曾获得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北京高校优秀示范班集体等荣誉称号。”班长陈婷婷说,全班24人,党员就有12人。
喜获梅花奖
圆人生梦
5月15日晚,现代豫剧《王屋山的女人》夺得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主演刘雯卉喜获这个戏剧类的最高奖。
刘雯卉兼学马派、阎派,曾两次荣获河南省文华表演一等奖。她既演过《秦雪梅》、《程婴救孤》、《台北知府》、《打金枝》等古装戏,也演过《山道上的女人》、《儿大不由爹》、《红旗渠》等现代戏,这些都为她在《王屋山的女人》中的成功表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三那年,刘雯卉开始参加一些新剧目的创作,她希望能够学以致用。暑期,她应济源市豫剧团邀请,参加现代戏《王屋山的女人》创作,出演女主角彩云。她很重视这个戏,因为这是几年上学的首次实践。
最难捕捉的是主人公彩云,她是位母亲,而刘雯卉却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这时,她想起作为母亲的同班同学在夜深人静时和远方的孩子视频沟通的感人情景,加上导演丈夫的启发、引导,从而在人物的把握上没有太作难。
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河南省通过省里比赛确定了2个剧目参加全国比赛。经过全国初评,《王屋山的女人》进入了决赛。
刘雯卉经常参加送戏下乡,决赛前她还在山区演出,每天要演两场,古代戏和现代戏轮着演。严格要求自己的雯卉,一下场就卸妆,上场前再重新化妆,有时忙得顾不上吃饭。农村没有正规剧场,冬天也只在空旷地方搭建临时舞台,刺骨的寒风把雯卉的手冻僵,无法脱下戏服,连搭建的帐篷有时也会被风吹倒。这些艰苦的演出经历,为刘雯卉参加决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刘雯卉谦虚地说,摘得梅花奖,主要是集体智慧的力量,同时也占了剧目创新的优势。她坦言:“这是我艺术生涯的一个新起点。今后我还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做一个新时代的知性演员,塑造出更多鲜活的艺术形象。”
(本文图片由王鸿斐提供)
【来源:2013年6月29日《北京考试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