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春华秋实 繁花硕果——专访职业女画家武术

记者 黄银凤/文   崔引/摄

3月21日,“繁花硕果”武术个人作品展在宁波汇港美术馆举行。武术,现为职业画家,2011年~2012年被《Insider》杂志评为“中国百名具有影响力的女性”。此次展出的三十多幅作品风格,如画家本人一样实实在在。她选择繁花硕果这个题材,体现的就是生活本身如同春华秋实般的自然和平实。

骨子里的花果情结

《甬上藏友》:观您的作品,从繁花硕果到欧洲小镇,总有一种幸福和喜悦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种结实饱满的画风是怎么形成的?是否与您的特殊成长经历有关?

武术:跟我的性格有关,也跟自幼生长的环境有关。我出身绘画世家,家里父母兄弟姐妹都是画家。自小就被浓厚的艺术氛围包围。周围的朋友都说我敏感,单纯,直率、豪爽,有主见、说干就干。1997年我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

打小我就有“花果情结”。1971年我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水果简直就是奢侈品。有一次,母亲单位发了九个苹果。第二天,母亲掀开我的被窝,发现里面有九个苹果核。小时候的我特别贪嘴,记忆中水果的甜美和芬芳一直滋润着成年后的我。

我的大多数作品选择的是我喜欢的事物,那些花、那些果,一下子画了几十张,才发现自己这么热爱生活,迷恋生活中那些美丽的细节、完美的韵律、生命的更迭……

说起来我跟宁波还颇有渊源,我爱人祖籍宁波,他爷爷沈日新是宁波有名的金融家,昔日沈家大宅门就在天一广场一带。此次来甬办画展,某种程度也算是一次返乡汇报演出。

菜市场摊主跟我成了熟人

《甬上藏友》:画论云:意到笔不到。但与传统文人画中枯藤残荷和冷梅疏枝截然不同,你画繁花硕果,画布上从头到脚都是满满的快要溢出来的充实,一堆柿子,一蓬樱桃,一袋蒜头,哪怕是一堆蔫了的苹果,一丛狗尾巴草……都被你画得那么旺盛、饱满和繁密,大多数画面都被你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在艺术创作中,你为什么要另辟蹊径?你想传达什么的的一种心境?

武术:我以繁花硕果自比对生活的热爱,自然也不同于文人怀才不遇和孤芳自赏的心境。

热爱是一种感觉,而不在于生活本身是贫穷还是富裕,是安逸还是劳累。所以,热爱的感觉也是一种能力。我热爱生活,是让幸福和喜悦的感觉,充分地表现在自己的作品里。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为自己的“繁花硕果”作品系列起名为《因果》。我热爱生活,是从一个最容易看得到植物开花结果的自然过程,去体味生活那种自然和日常本身的意味。这多少有种禅的意思。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尽管“人生无常”,但人生也有常,用心去体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视自己生命如一个植物生命那样自自然然,生活也便会自自然然地开花结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也是我从艺生涯的写照。

大学毕业后我留京任教于北京联合大学,之后我又搞过话剧,干过舞美设计,央视《欢乐英雄》舞美就是我带领团队一手策划的,也当过艺术家经纪人、平面设计、房地产广告策划等等。

我也肆意挥霍过青春,但之后我就感觉得特别空虚。我辞职,一门心思在家画画,重新拿起画笔。那一刻,我生命中所有的激情瞬间被点燃了。我废寝忘食画个不停,菜场的各色时蔬瓜果,被我画了个遍,以至于很多菜市场摊主都跟我成了熟人。

去年,我画了一幅《硕果》,算是我繁花硕果系列的一个总结。我心想,画了那么长时间的果子了,得给它们来个全家福。面画上的灵感来自《最后的晚餐》,但我这桌晚餐是喜悦的。我到卢浮宫看过《最后的晚餐》这张名画后,我觉得我要向大师致敬,但不是模仿,而是在我领会到大师的精神后重新出发,融入我个人自己的风格。

宁愿笨拙也要结实

《甬上藏友》:如果说你以繁花硕果来表达对生活热爱的感觉,那么“结实的造型”就是你画面最适合的技巧。包括笔触的厚重、实在甚至有点笨拙的力道,让每个果实,每一处用笔都实实在在,没有任何轻巧的迹象。作为女性,这是否很罕见?

武术:的确如此。“繁花硕果”展览曾在北京宋庄举办,并且是由有着“中国当代艺术界教父”之称的栗宪庭策划并写序的,这对大多数国内艺术家来说,都是一份肯定。而我这个艺坛新兵之所以获此殊荣,原因就在于此。在宋庄这个当代艺术思潮笼罩的艺术天地,突然出现那么拙气的作品,这在宋庄的艺术家圈里显得很罕见。

尽管人们常常认为轻灵巧妙的画面处理是一种赞誉的词汇,但我的画面没有任何轻灵的意图。我宁可失之死板,也要达到我要的“结实造型”。包括色彩的艳丽、浓重、饱满、强烈、简单,都体现出一种沉甸甸的力度。

从我的早期作品《离》到人物画像《悦》,其拙、重的用笔和结实的造型感觉,与后来画的繁花硕果同出一,因为我的本性就是实实在在的。如同我选择繁花硕果,在乎的就是生活本身如同春华秋实般的自然和平实。

(来源:2015年3月26日《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