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戏孩子的成长故事 学戏没有“最高标准” ( 北京晚报 08-9-16 )
翠钿金钗流光溢彩,水袖罗裙满台生辉,现在也许很少有人还有这样的记忆。那些曾经辉煌的舞台形象在港台歌星、日韩明星的冲击下渐渐暗淡。慢唱徐吟似乎与快节奏的生活无法接轨。但是,在学生们忙着上各种补习班、学各种特长的时候,有一些孩子选择了一条“复古之路”。
首次登台化妆时睡着了
郭霄是中国戏曲学院大四的学生,11月3日,她将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展示“红色娘子军”的风采。
和很多走上戏曲道路的孩子一样,郭霄小时候也是被中国戏曲光彩照人的扮相吸引的。“我妈妈是戏校的老师,妈妈有很多亮闪闪的漂亮的头饰,我常常偷偷对着镜子打扮,把它们别在头上。心里觉得可美了。”因为受到母亲的熏陶,郭霄从小就对京剧情有独钟。9岁的时候妈妈的学校进行联欢活动,小郭霄第一次登台表演了“贵妃醉酒”。可是对那次登台郭霄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只记得是妈妈给化的妆。“往脸上涂的油彩黏黏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化妆时间太长了,还没化完我就快睡着了。”
“早扮三光,晚扮三慌。”因为有了小时候的那次印象,以后郭霄每次演出都早早地开始化妆,如果晚上8点演出,从五六点钟就要开始准备。
只能做最好的一个
小学毕业,郭霄决定报考戏曲学院附中。但妈妈却并不赞成。“因为她是从事这一行的,所以她知道其中的辛苦。那次妈妈跟我谈了很久,她告诉我要考虑清楚。妈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要学戏就必须要做最好的一个,否则就别学。因为一台戏几十个人上场,但主角只有一两个。如果你成不了这出类拔萃的一两个人,那就只能跑龙套。”
妈妈的话没有吓住郭霄,从小心里那个登上舞台的梦想让郭霄坚定着自己的选择。“其实如果决定走这条路,应该很小就开始练功,可是因为妈妈本来没打算让我走这条路,所以直到小学毕业11岁的时候我都没开始练习。也许就因为这样,妈妈觉得我可能考不上附中,所以就答应让我去考试了。”
可是考试结果很让妈妈吃惊,从没进行过系统训练的小郭霄考了第一名。郭霄还记得自己考试时唱的两个唱段,一个是贵妃醉酒,一个是春秋配。“我小时候嗓子就挺好的,可能老师们对我的声音比较满意。唱完唱段之后又让我们跟着一个老师学身段,就是看看大家学得快不快,万幸的是没有考下叉、踢腿这些基本功。”
“圆场”每天要练40分钟
从考进戏曲学院附中开始,艰辛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就拉开了序幕。因为在进行戏曲专业训练的同时还要学习文化课,所以学戏的孩子们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每天早上6点多就去陶然亭公园喊嗓子,晚上吃完晚饭又要到排练厅去练基本功。
戏曲学院附中排练厅,这是郭霄当年最害怕的地方。“练功起步太晚了,练的时候就觉得筋骨特别硬。撕腿、搬腿、踢腿、下腰……练功的时候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当时觉得老师特别狠,帮我们压腿的时候一点不心疼。从第二年开始,加上了武功训练。靶子(两人对打)、出手(一个人对多个人的交换器械,比如踢枪)、翻身(蹲翻身、站翻身、串翻身)……这些基本功每天都要练几个小时,一直到6年后从附中毕业。”
武戏里有一个基本功是“扎靠旗”,学“靠旗”的经历让郭霄非常难忘。“靠旗不是直接扎在戏服外面的,先要穿上一件棉背心,然后在背心外面扎靠旗。我学靠旗的时候正好是夏天。一天两三个小时穿着棉背心满场跑,我都奇怪自己怎么居然没长痱子。”
很多看过戏的人都知道,演员在台上走路要迈小碎步走“圆场”。郭霄介绍说,光是这看来很简单的“圆场”,练起来就够一呛。这个动作看着轻松,但是围着舞台跑三圈下来,就会觉得腿像灌铅了一样。老师要求“圆场”的效果是“像脚上装了滑轮一样”,上身不动,脚下动得平稳顺畅。就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学生们每天都要练40分钟。郭霄说:“学戏就是这样,这些基本功一放下就会往回抽,所以每天必须练。有一句话说得很经典‘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就知道了’。”
学戏没有“最高标准”
在戏曲学院附中,小郭霄牢牢记着妈妈的话“一定要做最好的那一个”。中学期间,她已经获得了新苗杯二等奖、红梅大赛二等奖、小梅花金奖、艺术新人金奖等多个奖项。2005年,郭霄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学习青衣花衫。
花衫是京剧旦行里唱、念、做、打并重的一种,它集中了青衣的端庄严肃、花旦的活泼开朗和武旦的武打工架。加上附中时学习的剧目,现在她已经学会了《天女散花》、《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20多出戏剧。不过她觉得自己会的还是太少了,“流传下来的有上百出戏,只不过有的不常表演。”
郭霄说戏曲最吸引她的地方就是“学无止境”,“永远有学不完的东西,总是觉得能做到更好,所以就要不停地追求。戏曲不像解数学题,做完了就有一个标准答案,那是准确的、确定的。但对戏曲的追求没有最终的标准,永远有达不到的高点,我觉得这就是它的魅力。虽然会很辛苦,但是当得到掌声和认可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幸福。”
11月3日,中国戏曲学院排的新戏“红色娘子军”就要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了,郭霄将在其中扮演女一号吴清华。这部戏一百多师生已经排演了近一年。“因为是现代戏,很多东西我们并不熟悉,站姿、走路甚至伸手、眼神都跟老戏感觉不一样。老戏讲究柔美,而现代戏,尤其革命题材的戏,要求硬朗。”
对戏曲的未来充满信心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现在中国戏曲正在经历严冬,但郭霄并不这么看。“如果你真到剧场里去看,就会发现其实票房还是很火的。只不过现在人们的娱乐项目多了,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有听书看戏这几种简单的方式,所以就会觉得戏曲的观众人数少了。可是喜欢戏曲的人还很多,票友们也非常热情。”
郭霄曾经在一次演出的时候遇到一个铁杆票友,“那位先生从十几岁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跟着我们学校的老师学戏,现在他已经40多岁了,还在学。他是唱老生的,我那次跟他一起演出唱的是‘坐宫’,就是杨四郎和铁镜公主的那段对唱,他唱得非常好。他演出的行头都是自己置办的。听说他们票友每周都有演出,而且他也经常参加各种戏曲大赛。”郭霄说,像这样迷上了戏曲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票友有一批人,看见他们你就会明白,戏曲在中国有多深的根基,你也会相信,它会有更美好的未来。(记者 李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