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高参小”工作演出圆满完成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是一个人类社会共同回顾历史、汲取教训、展望未来的重要年份。藉此时机,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排演《生死恨》,具有两层重要意义:

其一,我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戏曲高等教育学府,建校65年来,为民族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角度出发,我们有责任把这出梅派经典优秀剧目传承下来。《生死恨》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急时刻,忧国忧民的梅兰芳先生为激发国人爱国热情而组织编写的一出新戏;后被拍摄成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第一部彩色影片,由著名电影导演费穆执导,梅兰芳、姜妙香、刘连荣等京剧名家主演。本次复排此剧由梅派传人张晶教授领衔主演,特邀梅葆玖、王志怡两位梅派传人作为艺术指导,京剧名家于万增、黄德华及京胡名家舒健加盟演出,再加上京剧系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演出团队,力求将梅兰芳先生的圆润唱腔、优美身段及情感底蕴深厚的细腻表演,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开来。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重意义——排演此剧的过程,是对当代戏曲人进行的一次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遥想当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罢歌罢舞,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登舞台;以梅兰芳先生为代表的一代梨园前贤们的爱国举动,这种发自内心的呐喊、坚决抵抗的民族气节正是我们要弘扬、传播、继承的民族正能量。《生死恨》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宁做鞭下鬼,不为外人奴!”这是何等振聋发聩、掷地有声、令人无法忘怀的爱国抗争精神!作为新时期的京剧人,我们应永远记住梨园前辈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将这种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并通过优秀的民族艺术作品来激励影响更多国人。除了《生死恨》以外,《抗金兵》也是梅兰芳先生编演的另一出激励民众抵抗外侮的剧目,因此京剧系也把表现爱国女将梁红玉英勇事迹的经典剧目《战金山》安排在了折子戏专场演出剧目中,力求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寓教育意义于国粹艺术的视听盛宴,为首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将最高的艺术水平呈现在观众面前,京剧系秉承”一棵菜“的优秀传统,在排戏方面严把质量关,经过在学院进行多次响排、彩排的打磨,力求做到完美;我院党委书记龚裕、院长巴图多次亲临现场观看彩排情况,给予参演师生极大的鼓励和肯定。6月2日《生死恨》在我院大剧场进行彩排当天,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上午就抵达学院,为张晶老师讲解说戏、示范技艺,直到演出结束后还上台继续评价演出效果长达近一个小时。梅葆玖先生表示,学院对于此次演出的重视程度,体现在领导的关怀、师生的认真,以及服化道盔、舞台设置等方方面面,本次演出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成为首都戏曲舞台令人瞩目的亮彩。

6月6日-8日,由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及戏曲艺术教育中心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高参小’工作演出系列”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盛大演出。其中6日、8日上演梅派经典名剧《生死恨》,7日则上演《三岔口》、《武家坡》、《断桥》、《战金山》组成的折子戏专场。演出场面火爆,座无虚席,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状况。我院党委书记龚裕、副院长张京山到场观看,并在演出结束后上台与全体参演师生交流及合影留念。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戏文系、教务处、宣传部、继续教育部等各系部领导也观看了演出。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空中剧院”栏目对本次演出进行全程录制,由于京剧系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充分,主教老师、执排老师各司其职、无私奉献,参演师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整个录制过程极为顺利,为传统戏曲事业的发展保留了经典剧目影像。“戏曲采风”也针对本次彩排进行了宣传采访工作。可以说,本次演出是历年来中央电视台对我院京剧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剧目演出的推进,关注度较高的一次活动。在观众经久不息的雷鸣般掌声和喝彩声中,本次演出工作顺利落下帷幕。

本次演出不仅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同时也是京剧系与继续教育部通力合作,推行“高参小”工作的一次宝贵尝试——“高参小”工作是北京市的一项重要教育战略,通过本次演出的圆满成功,有益于选取一批结合“高参小”日常教学的“戏曲进校园”学生学习剧目,对普及戏曲艺术、弘扬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