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中国戏曲学院举办“戏曲高等教育四十年暨纪念史若虚校长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

2018年适逢史若虚校长诞辰一百周年,同时亦是中国戏曲高等教育四十年,为缅怀史若虚校长为当代戏曲教育做出的杰出贡献,总结继承先辈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10月19日,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戏曲研究所承办的“戏曲高等教育四十年暨纪念史若虚校长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学院隆重召开。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院长巴图、副院长冉常建出席研讨会,史若虚校长家乡山东滨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潘青一行莅临研讨会并发表致辞,史若虚校长生前的同事、学生怀着感恩之心从四面八方奔赴研讨会现场,共同缅怀敬爱的史若虚老校长。

史若虚是当代著名戏曲教育家,他早年参加革命,后根据中央安排接管四维戏剧学校并筹建中国戏曲学校,1950年起担任戏校教务长、副校长,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戏曲学校改制为大学体制,史若虚出任中国戏曲学院的首任院长,他见证了学院从无到有、从中专到大学的整个发展历程。史若虚几乎将毕生心力全部奉献给新中国戏曲教育事业,在他的积极探索与努力下,学院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教学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尤其是推动了戏曲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史若虚校长在任时期,戏校培养出了刘秀荣、杨秋玲、刘长瑜、李维康等大批优秀戏曲人才,这些佼佼者们迅速成为全国各院团的骨干力量,如今,他们当中很多人已成为当代艺术领域的知名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深耕育桃李,今日满园香,史若虚校长在识才、育才方面独具匠心慧眼,他的戏曲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值得后世总结、学习、承传,同时也为现代戏曲高等教育提供了可以遵循参照的规律和经验。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首先致辞。他谈到,史若虚先生不仅有参与创校奠基之功,更作为长期教学工作的实际负责人,先后辅佐田汉、王瑶卿、箫长华等校长,从无到有,建立了学校戏曲教育体制和教育体系,他是新中国戏曲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奠基者,也是中国戏曲进入高等教育的主要设计者和引领者。巴图院长全面梳理总结了史若虚老校长的戏曲教育思想,悉数列举了史校长办学治校举措,如在任期间,史校长广泛延请名师,选调了高盛麟、张君秋、张正芳等京剧名家来校任教,使学院的师资队伍得到充实壮大;在人才培养方面,他倡导“普遍培养、重点突出”的教学原则以及“见人见戏”的育才理念,大胆选拔培养尖子人才,打造“科里红”。在长期的戏曲教育实践中,史若虚校长鞠躬尽瘁、攻坚克难,善于思考、勤于总结,他的戏曲教育思想穿越时空,泽被当代,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史若虚老校长诞辰百周年之际,亦在中国戏曲高等教育四十周年之际,我们深入研究传承先生办学的理念,既是对其最好的追忆和缅怀,也是总结新中国戏曲教育的重要窗口,更是推进新时代戏曲教育观念的引擎。

中国戏曲学院战略合作伙伴、来自史若虚家乡的山东省滨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潘青同志在致辞中谈到,希望借此纪念史若虚校长百年诞辰之际,中国戏曲学院与山东省滨州市能够在未来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一道继承史若虚校长发展戏曲、关怀教育的宝贵精神,为传承戏曲文脉、推动戏曲的繁荣发展而共同努力。随后,史若虚校长的家属代表史建民先生在会上深切缅怀父亲史若虚,同时对学院的精心组织、与会嘉宾的远道而来表达了诚挚感谢。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围绕史若虚校长的戏曲教育思想开展研讨。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认为,史若虚校长从事戏曲教育事业的数十年过程中经历了两次转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戏曲教育从传统科班教育转化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戏曲学校教育,二是在1978年,一座历史悠久的戏曲中等学校转变为中国戏曲的高等院校。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杜长胜对史若虚校长历史性的贡献、成长之道、成功之道,以及戏曲教育思想和治校理念、经验概括为以下方面:一是他热爱且忠诚于戏曲教育事业,安于一隅,甘于奉献;二是他坚定不移的坚持专家治校、专家育人,广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三是对学生怀有大爱、真爱、恒爱;四是他倡导因材施教、普遍培养,共同提高、突出重点、适时拔尖;五是他坚持成品教学,注重舞台实践;六是坚持批判继承优秀戏曲教育遗产,综上,史若虚校长可谓是新中国戏曲教育的奠基者、开拓者。于玉蘅教授回忆老校长在任时期对教学的严格把关,在他看来,史校长的诸多理念至今历久弥新,值得后辈继承借鉴。学院的首届毕业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忆道老校长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具体措施,如大班带小班、招收插班生、重视舞台实践等,既传承了传统戏曲科班人才培养的模式,又探索了现代戏曲高等人才的培养模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谢锐青教授谈及往事二三,深情追忆了与史若虚校长的桃李之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结合自身在学院八年的学习经历和感受展开叙述,她认为史若虚校长有识人之才,且任人唯贤,他胸怀宽广,从不拉帮结派,排除异己;他重视学以致用,坚持开放式教学;他强调深入基层、深入工农兵的生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八年珍贵的成长时期,这些教育令她受用终生。钮骠教授谈到史若虚校长对戏曲教师队伍建设极为重视,他海纳百川、接续梯队,选择有准、调度有方,我们应当继承老校长治校的有效举措,为培养更多优秀戏曲人才而努力。贯涌教授认为构成史若虚戏曲教育思想的内核共有三点,一是把握特色、因材施教,二是以生为本,将培养人才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三是他的教育思想中贯穿着辩证思维的博大智慧。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动情谈及史校长对她的用心良苦,似海师恩照亮了她未来人生与事业的道路。中国戏曲学院马名群教授深情回顾了史若虚校长的生平,适逢史校长百年诞辰之际,歌颂丰碑亦不忘薪火相传。奎生教授忆起了与史校长共事的点滴过往,尤其在特殊历史时期,史校长的人生态度和豁达胸怀更是令人敬佩。叶蓬教授从史校长的办学思路谈起,认为除了在专业上传承戏曲剧目之外,更要传承学院风格。陈国卿教授通过列举实例,总结提炼出史若虚校长的“小中见大、以近谋远”等办学策略。王诗英教授娓娓道来史若虚校长在学校的往事,并对史校长的戏曲教育理念作出全面总结。刘坚教授从亲身经历谈起,他认为老校长坚定执着地为高等戏曲教育的建设奠基导航,同时他对戏曲教育规律悉心研究、合理运用、开拓创新,在教务处创建教学科,全力以赴抓好教学。赵景勃教授从多方面梳理了史校长的办学思路,如班级教学的内涵、国戏风格的传承等。张关正教授谈及史校长真情流露,他希望通过今天的纪念,能够让老校长所遗留的精神得以传承,同时贯彻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陈培仲教授吟诗一首表达对史若虚校长的敬仰之情:“有口皆碑史校长,公道人心自难忘。联袂前贤创基业,荟萃群英谱新章。以校为家不虚妄,爱才如命敢担当。满腔心血化甘露,滋润满园桃李香”。萧长华先生的后人、京剧名家萧润德在会上谈起萧(萧长华)史(史若虚)两家的不解之缘和深厚感情,赞颂了先生对国家和事业的忠诚以及他的高尚品质。国家京剧院京剧名家刘桂欣谈到当初自己能以一曲《东方红》唱开学校大门,后又饰演了《杜鹃山》里的杜妈妈一角,皆因伯乐史若虚校长的不拘一格举荐人才。蔡英莲教授从史校长的人才培养方式、招生管理模式等进行阐述,同时生动回顾了史若虚校长在自己“从程改张”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指引作用。作为学院升格大学后的首届本科班学生,京剧名家王蓉蓉称自己是个幸运者,四年的系统学习为她的艺术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孙萍主任用“春蚕到死丝方尽”形容史若虚校长,并从自身角度出发谈及史校长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他致力于学生的全方位培养,鼓励学生学好文化课,史校长的教育观念使学生们终生受益。京剧名家宋小川谈起了入校改行当的经历,他认为如今事业上能够取得一定成就,皆来自史校长的慧眼识才与谆谆厚爱。

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主任舒桐从史若虚校长的人才培养目标、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同时观照当下,对学院近年来戏曲人才培养成果向与会专家做出汇报。戏曲文学系主任颜全毅认为史若虚校长是戏曲教育国家工程的探索和先行者,他遵循、继承传统,突出培养尖子,不断促进戏曲教育向新时代转化,他的教育思想值得后继者一生效仿学习。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在总结中指出,要继承史若虚等前辈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发扬国戏优良传统,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贯彻落实好戏曲高等教育的新时代使命。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逯兴才、葛士良、刘勉宗、杨长秀、马玉璋、李文才、陈琪、郑重华等出席研讨会,史若虚校长的学生、京剧名家萧润增、王小军、孙培鸿、耿巧云、刘子蔚以及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导演范梅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上,张君秋之子、京剧名家张学浩将有其亲笔题字“永垂青史”的墨宝赠与学院,以表对老校长的缅怀之情。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由学院主办的“纪念史若虚校长诞辰一百周年”图片展。

不忘初心忆先贤,传承文脉促发展。我们在回顾总结先辈独特的办学理念及规律的同时,更要研究探索史若虚戏曲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使之进一步赓续、发扬,由此实现新时代戏曲高等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