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弓弦艺术节圆满落幕
2018年11月18日,“2018北京·中国弓弦艺术节”在中国戏曲学院圆满落幕。本届弓弦艺术节以“戏乐共生 源远流长”为主题,搭建集戏曲、曲艺、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平台,集中呈现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和来自全国大江南北的戏曲剧团与非物遗传承人演奏的传统戏曲主弦音乐,以及根据戏曲、曲艺声腔曲调改编、创作的作品,并聚集各方专家,围绕“戏乐共生”的主题,从不同方面研讨中国民族弓弦艺术的发展。整个活动历时五天,共有两大版块:展演版块包括三场音乐会;学术版块包括一场研讨会和三场专家讲座。
11月14日晚,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同志在首场音乐会的开幕式上致辞。他说,中国戏曲和民族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代表着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独特的美学标志,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学院举办这样的艺术节,正是在当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守住传统文化之魂,厚植传统文化之根的深刻实践。
当晚,《戏彩弦风——戏曲主弦专场音乐会》由7支来自各地的专业戏曲团体,共同展示了风格多样的戏曲主弦乐器。府谷县文化馆二人台艺术团的刘洋与乐队演奏的传统经典曲目《思凡》、《走西口》,十分精彩且腔韵浓郁,掀起了音乐会开场的小高潮;河南省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李永志为听众呈现的豫剧常派唱段《花木兰》“用巧计哄元师出账去了”和《花会》两首曲目,生动而富有情趣;南阳曲剧团的王中喜为大家表演了传统曲目《大起板》与《风雪配》选段“今日是我出闺的前一天晚上”,其演奏风格酣畅淋漓、奔放热情;江苏省扬剧剧团卢小杰为我们奉上“五大宫曲”之一的《南调》与扬剧[金派梳妆台]与[西皮梳妆台]曲牌联奏,情味细腻而柔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冉飞、聂四季和王铁牛演奏的《秦腔牌子曲》《送货下乡》展现了秦腔与碗碗腔的板胡、月琴与硬弦风格鲜明的腔韵音色与旋律特色;我院京剧系宋婷婷与宋显慧携乐队为听众带来经典张派剧目《状元媒》与京剧老生传统剧目《击鼓骂曹》,其演奏韵味实足且刚柔兼具,华彩飞溢。
15日晚的《戏腔曲韵——胡琴专场音乐会》,可谓高手云集、异彩纷陈。我院音乐系副主任牛长虹、京剧系教授王彩云、音乐系副教授马骏、京剧系教师耿连军携京剧系、音乐系学生乐队,同台展现了胡琴家族多系乐器的风采。音乐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演奏家们演奏的曲目有: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副主任蔡霞演奏的大筒独奏曲《金堤柳林披薄纱》;浙江音乐学院拉弦教研室主任张咏音演奏的越剧《盘妻索妻》唱段“洞房悄悄静幽幽”;河南民族乐团郭民演奏的现代豫剧《风雨故园》核心唱段移植作品《小蜗牛》;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弦乐教研室主任曹德维教授与研究生郑博伊用雷琴、京胡演绎的刘文金创作、黄晓飞改编的《戏彩》并“模腔”梅兰芳唱段“看大王”;中国音协雷琴研究会首届会长、雷琴演奏家傅定远用雷琴演绎的京剧唱段《霸王别姬》《铡美案》;原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中国音协二胡学会顾问许讲德用二胡循腔演奏的京剧唱腔《春闺梦》与《空城计》。音乐会的下半场,在中国戏曲学院民族乐团的协奏下,我院京剧系教授王彩云用京胡演奏了《京华气韵》、音乐系副主任牛长虹教授用板胡演奏了《秦香莲》、由我院副院长宋飞教授演奏了二胡与乐队《杨柳青青》,她们的演奏气势恢宏而又曲韵悠长,展现出中国弓弦艺术在汲取传统声腔音韵精华后所具有的腔浓韵足、情态丰富的表演美学特色。
16日晚,由我院胡琴专业学生合力奉献的《戏韵弦歌——中国戏曲学院胡琴教学成果展示音乐会》,采用多种表演形式与组合,如二胡独奏、三重奏、四重奏、乐队协奏,民族室内乐、弓弦乐合奏,以及京胡与古筝、板胡与乐队协奏等多种演奏形式与曲目风格,成功展示了中国戏曲学院胡琴人才培养成果,并为民族弓弦艺术中具戏曲、曲艺腔韵特色的教学实践及其展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17日上午,《戏曲、曲艺、音乐多视域中的民族弓弦艺术》专题研讨会在我院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行。来自胡琴演奏与戏剧戏曲学、戏曲影视学、音乐舞蹈学等学科的诸位专家,齐聚一堂,就弓弦艺术与戏曲音乐在艺术实践、历史传统与现状、学术专题研究以及学科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讨。出席研讨会的有我院冉常建副院长、宋飞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教授、艺术实践管理处(中心)处长兼主任张尧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乔建中研究员、原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演奏家许讲德、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修海林教授、中国煤炭文工团板胡演奏家郭一、中国音协雷琴研究会首届会长与雷琴演奏家傅定远、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器乐教研室主任杨光熊教授、中国东方歌舞团国家一级指挥杨春林、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器乐系主任杨宏伟教授、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主任李笑秋教授、河南省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李永志、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副主任蔡霞教授、河南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家郭民、战友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余惠生、我院音乐系主任谢振强教授、党总支书记沈鹏飞副教授、副主任牛长虹教授、京剧系副主任顾玉杰教授、王彩云教授、徐建副教授等。会议由傅谨教授主持。
会议开始,冉常建副院长代表学院致辞,他首先高度肯定了本次中国弓弦艺术节3场演出取得圆满成功,期待与会专家能够在戏曲、曲艺、音乐相互交融的研讨会上取得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冉常建副院长介绍了中国戏曲学院发展历程与学科布局。他谈到,在我院目前的一级学科中,无论是从戏曲与影视学来说,还是从音乐与舞蹈学来说,音乐都是支撑我院办学的重要方面。对于我国348个现存剧种中的戏曲音乐人才培养、实践展示与理论研究,中国戏曲学院都肩负着非常明确的责任。针对本次艺术节提供的多学科共融大平台,冉常建副院长提出了学科均衡发展的倡议与期许,他谈到,要建立中国独立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戏曲音乐就是该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恰恰也是我院当前亟待攻关的突破点。在面对当代戏曲音乐领域面临的,在理论建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以一种扎根中华大地的学术热情,和符合中国人特有的思维语言方式,对中国音乐问题、中国戏曲理论问题,尤其是戏曲音乐理论体系和音乐评论中存在的问题,将经验性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学术性的理论成果,从而丰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构建中国戏曲独特的、系统的、能彰显剧种生存环境、剧种戏剧理念、剧种文化生态的戏曲音乐理论和评论体系。
宋飞副院长作为本次中国弓弦艺术节的策划者以及亲历亲为的主持者,首先对各位参加这次弓弦艺术节舞台展演与学术讨论、讲座研讨的嘉宾与专家表示感谢!并对给予支持的北京市教委和院领导、对我院参与繁重组织、筹备和演出工作的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表示感谢!宋飞副院长谈到,本次弓弦艺术节以“戏乐共生、源远流长”为主题,首次将戏曲、曲艺与音乐三个艺术领域融合在同一个视阈当中,通过搭建综合交流平台,利用舞台、讲台与研讨会多种形式来展示与交流民族弓弦艺术,尤其是戏曲艺术声腔语韵系统中弓弦艺术的独特风采和魅力。这次弓弦艺术节,在音乐会演出的同时,也很重视表演实践的资料整理,受邀前来参演的主弦团队及其展演曲目,都要进行音视频资料的采集工作,这不仅是本次弓弦艺术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有利于后续的教学与学术成果,可以作为教学和科研中可持续利用的成果,为教师的教学与研究、为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提供支持。宋飞副院长还谈到,在综合艺术的视野当中,中国弓弦艺术的发展与流传,将被纳入到更宽阔的视域当中去认识。我们已经在3场音乐会中看到了胡琴家族多系乐器在戏曲艺术文化传统中的多姿多彩,也展示出胡琴艺术在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历史发展与当代传承。她说,在我国现存的348个剧种中,以弓弦乐器为主弦伴奏乐器的剧种占有一半以上的比例。我国弓弦乐器的历史悠久,胡琴家族多系乐器的成长、成熟与蓬勃发展,与戏曲、曲艺艺术形式的不断传承发展密切相关,我们今后要开展的相关工作还有很多,本次弓弦艺术节是非常好的开始。
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根据各自的专业、学术思考和艺术实践重心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总体上是在关注戏曲音乐发展的语境中,涉及到胡琴艺术史中的戏乐关系、戏曲音乐中弓弦乐的文化归属与发展、中国弓弦乐的教育传承模式与路径,以及当代戏曲音乐和民族音乐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等话题。同时,与会专家们对本届艺术节的各项活动均给予了高度赞扬。
17日下午,音乐系主任谢振强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京剧唱腔的韵味把握》的讲座,重点对京剧表演、京剧唱腔写作当中不同流派的润腔手法及其特征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18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乔建中研究员与山东菏泽琴筝清曲社的七位民间艺术家共同作了题为《说唱中的弓弦乐演奏特色——山东南路琴书赏析》的讲座。本场讲座采用边讲边唱、讲唱结合的方式,对说唱艺术的发展史作了系统梳理,为大家介绍了山东南路琴书中特色弓弦乐器的形制特征、音响特性以及在组合演奏中的作用等,并以《断桥》为例详解了山东南路琴书的曲、文、腔等特征。
18日下午,著名雷琴演奏家傅定远与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曾秋坚、中国音乐学院的黄晓晴共同合作,为大家带来《民族弓弦乐器的后起之秀——谈谈雷琴的优势与潜力》的讲座。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分别介绍了雷琴的发展史,现场展示了雷琴在模拟戏曲唱腔的优势,也谈到雷琴的丰富表现力,并对雷琴在日后的多元发展提出许多新的期冀。
2018北京·中国弓弦艺术节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紧张而有序展开,无论是表演版块还是学术版块,都取得了校内外专家、学者、艺术家们的一致好评。在艺术节开展期间,北京电视台新闻栏目作了3分多钟的专门报道并播放录像,包括央视音乐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艺术报、腾讯视频等在内的多家媒体、网络都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形式不同的报道。其中3场音乐会的网络直播,点击量近20万次。我们相信,带着这些鼓励与期冀,下一届中国弓弦艺术节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