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中国戏曲学院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如期完成

中国戏曲学院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西山永定河高研班”)是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委托中国戏曲学院紧扣北京“一城三带”建设主题,继成功举办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研班之后,紧密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而精心设计与开展的重点工作,也是“一城三带”高研班教学系列的最后一个项目。同时,该项目很好地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重要回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要实现戏曲非遗事业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重视戏曲人才的培养工作。经过线上、线下两个阶段的学习,到结业汇报演出,以及走进学员所在单位、院团回访调研,至此本次非遗研培项目如期完成。

根据项目要求与实际情况,本期高研班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沿线省市为依托,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所在永定河流域的市、县、区为主的戏曲非遗传承人群中遴选学员参加学习。该班的创意策划与成功举办,具有三点突出意义:首先,该班学员中既有国家级、省市级专业院团优秀演员,也有全国主要戏曲院校骨干教师;既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亲传弟子,又有市区级非遗传承人,更有来自最为基层具有较好戏曲表演能力的非遗传承骨干。在这些学员中,多位来自县乡村镇文艺演出一线的戏曲非遗传承人群代表,是本期高研班的主要亮点。这些学员来自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是此类高研班从培育“戏曲非遗传承人”到普惠“戏曲非遗传承人群”工作理念的进步体现,更是戏曲非遗工作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突出体现。其次,本期高研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开创性地将授课形式调整为线上、线下两个阶段先后进行。其中,第一阶段以线上理论课教学为主,第二阶段则以线下实践课教学为主。在第一阶段教学中,邀请了北京、天津、山东、江西、福建等地顶级专家、学者在线教学、“云”端授课;第二阶段教学则邀请国戏、北戏等诸多名师、教授亲临现场、示范教学。授课形式的创新与灵活,在保障师生们健康安全前提下,兼顾教学秩序的总体可控、平稳推进,在保证理论类课程的广泛性、多元化的同时,也兼顾了实践类学习的深入性、专业化,对戏曲非遗研培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第三,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已成功举办41 期各类艺术人才高级研修班,涵盖表演、导演、编剧、作曲等十余个专业方向,涉及约78个戏曲剧种,培养人才 1142名,其中含22 位“梅花奖”获得者及7 位“文华奖”获得者。西山永定河高研班秉承继续教育部“高端、规范、多元、创新”教学理念,增设“非遗管理名家”“非遗戏曲名家”“非遗多剧种名家”等讲座类课程,加大观摩演出学习,形成课程+讲座、理论+实践、素养+技能、课堂+课外的体系布局,最大化帮助学员们开阔视野、提升站位,增长能力、启智立志。

在学员们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后,以汇报演出的形式,展示本期高研班的学习成果。汇报演出当天,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张迁处长,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徐晓辉总经理,中国戏曲学院交流合作部、继续教育部姚志强主任,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所副所长张关正教授,北京市门头沟区文旅局褚江川副局长,国家京剧院《中国京剧》杂志社、京剧文化传播者封杰先生,以及该班授课教师代表吕锁森、李艳华、陈琳、哈福丽等老师莅临现场,观看学员们结业汇报并发言致辞。此次汇报演出,不仅涉及京剧、昆曲、评剧等全国性大剧种,还有颇具地域特色且稀有少见的多个剧种,诸如北京门头沟柏峪燕歌戏、河北邯郸魏县四股弦、山西大同耍孩儿等特色剧种。学员们通过教学成果展示、特色剧目演出、学习体会与现场演讲等形式,充分展示非遗教学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的突出成果。汇报演出结束后,各位领导、专家、教师上台与学员们合影留念、赠送书籍、点评寄语,鼓励大家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踔厉求索。

2023年5月,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主任姚志强、继续教育部主任助理何燕漪带队,邀请戏曲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先后赴天津、河北邯郸市进行回访。回访调研不仅是规范落实非遗研培体系的环节要求,更是为了将非遗研培工作进一步精准落于实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品质,实现非遗传承人深造之后创意、技艺的飞跃,并对非遗传承拥有更加正确的认识,进而对戏曲事业产生更加高远的思路格局,促进非遗研培成果的转化。

回访调研首站在天津市举办,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交流合作部主任姚志强带队,特邀梅兰芳纪念馆原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秦华生研究员,国家京剧院《中国京剧》杂志社封杰老师参加调研。回访工作在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开展,天津参培学员所在单位天津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李萌、副院长李铭,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团长王冠丽、艺术总监孟中华,天津京剧院副院长韩磊等领导及本届高研班结业学员施立红、曹鹤、孙浩,线上学员蒋涛、董春水、韩萌等部分代表参加座谈。姚志强主任在介绍西山永定河高研班的非遗研培工作、办班背景以及此次回访调研的意义与目的后,对戏曲非遗研培工作如何提高站位与统筹规划以及国戏与各兄弟院校、院团间持续加强联动、保持互补共赢等方面提出建议与思考。参培学员分享了对戏曲非遗事业的新认知、新提升;与会领导及专家对国戏人才培养和非遗高端研培工作予以肯定和支持,对高研班教育教学与学员们职业发展提出建议和指导。回访活动推进了京津两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戏曲非遗事业的守正创新、砥砺前行、共同奉献力量的探索实践。

调研组回访第二站为河北省邯郸市,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主任助理何燕漪带队,特邀梅兰芳纪念馆原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秦华生研究员,国家京剧院《中国京剧》杂志社封杰老师,《中国教育报》首席记者施剑松老师参加调研。邯郸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高级主办孙建东、公共服务和非遗处处长高利军、艺术处处长申兆惠、公共服务和非遗处二级主任科员董娉屏,邯郸市群众艺术馆非遗部主任董莉,邯郸市魏县四股弦剧团团长、省级非遗传承人李会林等出席座谈,本届高研班结业学员田楠与线上学员李晓凡、李丹丹参加座谈。何燕漪为与会者介绍了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概况,并说明西山永定河高研班非遗研培的背景和此次回访调研的目的、意义。与会领导、专家和参培学员就非遗在基层的传承、发展做了不同角度的介绍、指导和分享。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戏曲非遗在基层的演出情况,回访调研组跟随魏县四股弦剧团赴邯郸市村镇演出地点进行回访调研,实地考察最接底气的非遗传统文化传播。演出结束后,各位专家对剧团在有限的条件下,坚持活跃在基层文化一线,服务乡村人民群众,讲述中华民族美德故事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剧团演出剧目、发展规划提出建设性建议,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基层剧团非遗传承发展的能力与思路。演出后的第二天,回访组一行人又来到河北邯郸魏县四股弦剧团、魏县四股弦艺术研究会进行回访调研。剧团团长、省级非遗传承人李会林,剧团3位参培学员田楠、李晓凡、李丹丹参加回访座谈。李会林团长向各位专家详细介绍魏县四股弦剧团非遗传承的发展脉络,讲述学员们参加非遗研修研习培训后自身的成长与变化,同时提出目前剧团所遇到的困难与瓶颈;各位专家和剧团成员们共同探讨非遗剧种生存、保护、活态传承以及非遗传承人们的成长、进步与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西山永定河高研班回访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通过本期以“非遗启智、扶志扶贫”为重点的戏曲非遗研培,提升了学员的文化自信,帮助戏曲传承人群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戏曲艺术的认识与思考,开阔眼界、打开胸怀、提高站位、启迪思想,建立对戏曲非遗事业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创新与发展精神。

中国戏曲学院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的成功举办及如期完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优秀戏曲非遗传承人才,立足和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与发展,稳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切实提升戏曲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水平,拓宽学院以非遗研培为主渠道助力扶志扶贫新思路、新路径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