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我院召开“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项目——《神亭岭》、《朝金顶》总结会

去年12月,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与我院签订“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项目协议书,《神亭岭》、《朝金顶》、《火烧百凉楼》、《四平山》四出武戏的传承、挖掘、整理、复排列入战略合作协议。

自今年1月开始,《神亭岭》、《朝金顶》经过3个多月的密集统排、响排,接受了最严苛的训练和考验,终于在4月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的“第五届京剧专业中青年教师高级进修班汇报演出”中,分别作为8日晚和9日下午演出的压轴剧目,呈现在首都广大戏迷面前。两出剧目的演出分别由京剧系青年教师董鑫、宋晓璞担任鼓师,配演与乐队人员涵盖了京剧系2013-2016级京剧表演和京剧器乐专业的本科生,呈现出齐整的舞台阵容和意气风发的艺术风貌,圆满地完成了演出任务。

2017年4月,京剧系召开总结会议。会议由京剧系主任舒桐主持,巴图院长出席会议。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王玉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琪、叶红珠、张幼麟,著名表导演艺术家石宏图,京剧系副主任年金鹏,剧目传承人董和平、李亚莉及京剧系青年教师宋晓璞等老师和参演学生代表均到场参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王玉珍发言称,基金会多年来致力于武戏的挖掘、传统剧目的保护等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一直受到学院的鼎力支持。可以说,在挖掘传统剧目的工作上,中国戏曲学院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在本次“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项目与多家院团、院校签订协议的11出剧目中,最早呈现出舞台作品,提前验收项目中期成果;多次彩排演出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出色,主教老师和主演学生均反复向专家虚心求教,恳请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不断提高剧目成品的质量。这足以证明:学院领导和系部领导、老师的重视,是人才培养和剧目建设的基石和保证;当代戏曲人需要这种执着精神和责任心,才能更好地发展戏曲艺术事业。

刘琪老师用“夜不能寐”来形容演出前夜的激动心情,感慨地提出:《朝金顶》这出数十年绝迹于舞台的剧目重新立于台上,让广大戏迷观众得窥全貌,遥想当年阎世善、班世超等老艺术家的舞台风姿,是经历了艰苦而不懈努力的。而在排练过程中,整个武戏班底呈现出来的过硬功底和整齐风貌,能够架起这么大的武戏剧目,更是离不开老师们加班加点的辛勤付出。本次《朝金顶》《神亭岭》两出戏的汇报演出,体现了中国戏曲学院传承和保护骨子老戏、濒失剧目的决心和能力。

石宏图老师首先提到,《朝金顶》一剧在入选项目时就受到了广泛关注,不仅因为这出剧目在艺术方面的成就,还因为李亚莉老师自台湾学成这出戏归来,又传授给来自台湾的优秀学生杨瑞宇同学,这不仅涉及到两岸文化交流工作的开展,更是为台湾地区培养了京剧高端人才和后备力量;该剧目的立项和演出,体现了中国戏曲学院为国家整体对台政策方面做出的努力。叶红珠老师紧接着指出:戏曲演出要“讲究”,决不能“将就”;男旦演员在扮演女性武旦角色时,需更多一分细腻,在手、腕、腰等部位加强柔软妩媚、刚健婀娜之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张幼麟老师作为武生名家,回忆了自己学习《神亭岭》一剧时的感受。这出武生基础戏以地域划分,南北都有不同的演法,各有奇招,夺人眼球。以前老先生演出时非常注重枪架子和“夺戟”的场面,表现的非常灵活,在装扮方面亦有创新,武打场面激烈紧凑,令人目不暇接。学生在演出时,可在唱功方面再多下功夫,争取在节奏感方面更加精准;同时如果能再加入一些高难度的技巧,整出戏则更具可观性。

巴图院长对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近年来在奖学金设置、中青年教师培训、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项目三方面对学院的支持表示感谢。京剧系有计划地开展剧目挖掘整理工作,将《朝金顶》这样多年来鲜见于舞台的剧目重新呈现到舞台,是学院教学剧目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教材建设和剧目研究的重要方向,是出人出戏的具体实践。此次剧目整理工作得益于李亚莉老师和来自台湾的男旦学生杨瑞宇的创意和付出,得益于京剧系组成的剧目研究小组的共同努力,取决于各位同学在舞台上的一棵菜。京剧节的演出近在眼前,选送剧目需从不同角度打磨加工,力争将京剧节所要求的具代表性的、体现京剧表演专业高水平的舞台精品武戏剧目奉献给广大观众。

舒桐主任随即汇报了此次两出剧目录像和教材整理工作的进度,并表示京剧系现有教材建设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稳步有序地进行,此次的两出剧目一定会形成融剧本、曲谱、穿戴、舞台规制、艺术特色、表演特点于一体的教学教材,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此次的演出,只是一个开始,京剧系师生将以更严谨认真的精神,将这两出剧目打造成舞台精品,保质保量完成演出任务;同时不辜负学院领导的希望和嘱托,在京剧节上为学院争得荣誉。